漢斯·艾森克和S.B.G.艾森克設計的一種有關人格維度研究的測定方法。簡稱EPQ。通用的EPQ是1975年制定的,它是一種自陳量表 ,有成人和少年兩種形式 ,各包括4個量表 :E——內外向 ;N——神經質,又稱情緒性 ;P——精神質 ,又稱倔強 、講求實際 ;L——謊造或自身隱蔽 。經艾森克等人的因素分析計算,前3個量表代表人格結構的3種維度 ,它們是彼此獨立的 ,L 則是效度量表 ,代表假托的人格特質 ,也表現(xiàn)社會性樸實 、幼稚的水平 。
?
艾森克人格理論(Eysenck&dots personality theory)英國心理學家H.J.艾森克提出的以人格結構層級說和三維度人格類型說為主要內容的人格理論。他認為,人格是由行為和行為群有機組織而成的層級結構。最低層是無數個具體反應,是可直接觀察的具體行為。較高層是習慣性反應,它是具體反應經重復被固定下來的行為傾向。再高一層是特質,是一組習慣性反應的有機組合,如焦慮、固執(zhí)等。最高一層是類型,是由一組相關特質的有機組合而成,具有高度概括的特征,對人的行為具有廣泛的影響。他通過對人格問卷資料的因素分析研究,確定了人格類型的三個基本維度。根據外傾性維度可以把人格分為外傾型和內傾型;根據情緒穩(wěn)定性可以把人格分為情緒型和穩(wěn)定型;根據心理變態(tài)傾向可以把人格分為精神失調型和精神整合性。
?
由于EPQ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所測得的結果可同時得到多種實驗心理學研究的印證 ,因此它也是驗證人格維度理論的根據。中國的艾森克測驗由陳仲庚等于1981年修訂。
?
各量表的具體含義
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簡稱EPQ)是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編制的。他搜集了大量有關的非認知方面的特征, 通過因素分析歸納出三個互相成正交的維度, 從而提出決定人格的三個基本因素: 內外向性(E)、神經質(又稱情緒性)(N)和精神質(又稱倔強、講求實際)(P),人們在這三方面的不同傾向和不同表現(xiàn)程度, 便構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問卷是目前醫(yī)學、司法、教育和心理咨詢等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問卷之一。
?
各量表的具體含義如下:
?
內外向(Extraversion)
分數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際、渴望刺激和冒險,情感易于沖動。分數 艾森克人格問卷低表示人格內向,可能是好靜,富于內省,除了親密的朋友之外,對一般人緘默冷淡,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緒比較穩(wěn)定。
?
神經質 (Neuroticism)
反映的是正常行為,與病癥無關。分數高可能是焦慮、擔心、常常郁郁不樂、憂心忡忡,有強烈的情緒反應,以至于出現(xiàn)不夠理智的行為。
?
精神質 (Psychoticism)
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現(xiàn)出明顯程度,則容易發(fā)展成行為異常。分數高可能是孤獨、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huán)境,不近人情,感覺遲鈍,與別人不友好,喜歡尋釁攪擾,喜歡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顧危險。
?
掩飾性 (Lie)
測定被試的掩飾、假托或自身隱蔽,或者測定其社會性樸實幼稚的水平。L與其它量表的功能有聯(lián)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種穩(wěn)定的人格功能。
?
★ 88道題的成人版記分:(+)為正向記分,即答“是”加一分,答“否”不加分;(-)為反向計分,即答“是”不加分,答“否”加一分
?
E量表(21道題):(+):1 5 10 13 14 17 25 33 37 41 49 53 55 61 65 71 80 84
?。?):21 29 45
?
P量表(23道題):(-):2 6 9 11 18 22 38 42 56 62 72 88
?。?):26 30 34 46 50 66 68 75 76 81 85
?
N量表(24道題):(+):3 7 12 15 19 23 27 31 35 39 43 47
51 57 59 63 67 69 73 74 77 78 82 86
?
(-):無
L量表(20道題):(+):20 32 36 58 87
?
?。?):4 8 16 24 28 40 44 48 52 54 60 64 70 79 83
?
結果的解釋
根據受測者在各量表上獲得的總分(粗分),據常模換算出標準分T分(T=50+10*(X-M)/SD),便可分析受測者的個性特點。各量表T分在43.3~56.7分之間為中間型,T分在38.5~43.3分或56.7~61.5分之間為傾向型,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為典型。
?
問卷的應用
艾森克人格問卷是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有關人格度研究的測定方法,此問卷由先前數個調查表幾經修改發(fā)展而來,修訂問卷包括88個項目,讓被試根據自己的情況回答是否,然后按照計分標準登記分數,用以測量人格結構的三個度即內外向、精神質和神經質。
?
?
艾森克的三個人格度不但經過許多數學統(tǒng)計上的和行為觀察方面的分析,而且也得到實驗室內多種心理實驗的考察,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司法、教育等領域,適合各種人群測試。
?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Eysenck&dots Personality Theo-ry?。〩.J.艾森克從特質理論出發(fā),以因素分析方法和傳統(tǒng)的實驗心理學方法相結合長期研究人格問題,并把研究興趣從特質轉向維度,從而確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論。
艾森克反對把人格定義抽象化,他在其《人格的維度》(1947)一書中指出“人格是生命體實際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的模式的總和”。艾森克認為這種行為模式的總和包括認知(智力)、意動(性格)、情感(氣質)和軀體(體質)四個主要方面。后來他又強調人格具有穩(wěn)定持久性。
?
人格維度
艾森克繼承先前實驗心理學家的工作,通過對由實驗、問卷與觀察所得到的大量的人的特質資料的因素分析,深入研究了人格維度。他認為研究人格特質有時可能會含混,只有研究人格維度才能清楚。他指出,維度乃是代表一個連續(xù)的尺度。每一個人都可以被測定在這個連續(xù)尺度上所占有的特定的位置,即測定每一個人具有該維度所代表的某一特質的多少。19世紀已有心理學家提出人格圖解的雛形。他們認為人格可以從兩個直角維度來進行描寫。按德國心理學家W.馮特的假設,一個維度是從情緒性強過渡到情緒性弱,另一個維度是從可變性過渡到不變性。艾森克則提出外-內傾、神經質、精神質、智力和守舊性-激進主義五個維度,但認為外-內傾、神經質和精神質是人格的三個基本維度。
?
最早對外-內傾概念做過研究的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O.格羅斯。以后在瑞士心理學家C.G.榮格的著作中把外-內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后來又有不少學者對外-內體面型的人做了不少實際研究。艾森克的外-內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含義外,還與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過程與抑制過程相聯(lián)系。興奮過程可以易化正在進行的感覺、認知和活動;抑制過程可以干擾或影響有機體正在進行的感覺、認知和活動。他發(fā)現(xiàn)高外傾性的人興奮過程發(fā)生慢、強度弱、持續(xù)時間短,而抑制過程發(fā)生快、強度強、維持時間長。這種人難以形成條件反射。高內傾性的人興奮過程發(fā)生快、強度強、持續(xù)時間長,而抑制過程發(fā)生慢、強度弱、維持時間短。這種人容易形成條件反射。1976年雷維爾等人作了一項有關工作效果的研究。他們推論內傾的人在正常條件下,大腦皮層上已具有高度的興奮水平,如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興奮水平,那么就會降低被試的工作效果;外傾的人正常條件下大腦皮層興奮水平相對較低,若提高他們的興奮水平,就會提高被試的工作效果。他們的實際研究結果,證實了上述推論,支持了艾森克的觀點。
?
艾森克的對情緒性、自強度、焦慮(包括驅力)等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是同一的。他把這一維度稱為神經質。在他的用語中神經質與精神疾病并無必然的關系。艾森克指出情緒性(神經質)不穩(wěn)定的人喜怒無常,容易激動;情緒性(神經質)穩(wěn)定的人反應緩慢而且輕微,并且很容易恢復平靜。他又進一步指出情緒性(神經質)與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特別是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相聯(lián)系。艾森克認為可以用外-內傾和神經質兩個維度來表示正常人格的神經癥以及精神病態(tài)人格。
?
艾森克認為精神質獨立于神經質。它代表一種倔強固執(zhí)、粗暴強橫和鐵石心腸的特點,并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精神質也可以用維度來表示,從正常范圍過渡到極度不正常的一端。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得高分者表現(xiàn)為孤獨、不關心他人、心腸冷酷、缺乏情感和移情作用、對旁人有敵意、攻擊性強等特點。低分者表現(xiàn)為溫柔、善感等特點。如果個體的精神質表現(xiàn)出明顯程度,則易導致行為異常。艾森克認為精神質與神經質維度一起可以表示各種神經癥和各種精神病。
?
艾森克認為,有關外-內傾和神經質兩個維度的實驗研究,幾乎完全同意在人格測量描述系統(tǒng)中這兩相因素處于醒目和穩(wěn)定的地位。他又將外-內傾和神經質作為兩個互相垂直的人格維度,且以外-內傾為緯,以神經質為徑(表現(xiàn)為情緒穩(wěn)定的一端和情緒不穩(wěn)定的一端),繪制成人格結構圖(見圖1)。艾森克在圖1的兩維空間組織起他認為基本的32種人格特質,且與古代的四種氣質類型相對應。這種人格結構的圖解為許多心理學家所接受。從圖上不僅可能以看出人格的四種類型(穩(wěn)定外傾型、穩(wěn)定內傾型、不穩(wěn)定外傾型和不穩(wěn)定內傾型)范圍內所包含的8種人格特質,還可以根據個體某一高分數的特質,看圖查出其所屬的人格類型,或從維度的結合預測某個體可能會出現(xiàn)的特定的人格問題。
?
艾森克以外-內傾、神經質與精神質三種人格維度為基礎,于197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它是由艾森克早期編制的若干人格量表形成的。EPQ是一種自陳量表,有成人(共90個項目)和少年(共81個項目)兩種形式,各包括四個量表:E-外-內傾;N-神經質;P-精神質;L-謊造或自身隱蔽(即效度量表)。由于該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用其所測得的結果可同時得到多種實驗心理學研究的印證,因此它亦是驗證人格維度的理論根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