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離異子女的轉變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一個離異子女的轉變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不可不注意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德育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礎,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德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主要活動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動現(xiàn)象領域內進行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心理。開展心理診斷,能客觀地、準確地鑒別問題學生的心理病因,有針對性地做好中學生的德育工作。什么是心理診斷?簡單地說,就是運用心理學方法對人的認識過程、智能狀況、個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等方面作出鑒定和評價。下面是對“某日青年報中刊登的一初中學生王靚同學(父母離異)轉變案例”進行心理診斷、分析。
診斷與治療
個性特征描述:初一7班王靚同學由于小學曾留級,年齡比同界同學大1-2歲,個頭也比一般人要高,發(fā)育較早。通過調查和家訪得知:該生學習成績極差,父母離異,家中只有母女二人,而母親由于工作關系經常不在家,很難管教。說慌已成了她的家常便飯,經常曠課逃學,在社會接觸人員較復雜,且一個女孩認識無業(yè)男性不少,扎耳眼,染黃發(fā),吸煙,喝酒她都會,上課說話,隨便吃零食,在同學中霸氣十足,誰都不敢惹她,時常以欺負同學而引以為榮。
初步診斷結果:品德不良的學生是指那些道德觀念模糊、紀律松馳,品行較差的學生,通過了解得知:父母的離異對王靚同學是個強烈的打擊,記得一次談話時她對我說:“我爸媽的離婚,讓我心煩,家里經常是我一個人呆著,好沒意思,好無聊……”為了尋求失去的愛,減少煩惱,她經常與社會上的無業(yè)人員混在一起,有時出走幾天幾夜不歸,有一次動用派出所的力量才將人找回,有時,她還振振有詞,沒有人象那些哥們兒、姐們兒那樣對我好。這真是“近墨者黑”呀。根據其表現(xiàn)癥狀,初步診斷結果為“輕度品德不良”。
母愛式教育法:這些孩子不是畸形兒,他們是人類的無限多樣化的花園里最脆弱、最嬌嫩的花朵。因此,對品德不良學生要用全面發(fā)展的觀點看待他們。王靚同學由于家庭離異的影響,而盲目去尋找愛,導致許多不良行為,所以我認為這時候老師應從根本上入手,要多給予她愛。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幫助她、關心她。無論課上、課下、活動中、娛樂時,都注意從感情、態(tài)度和語言等各方面表現(xiàn)出對她的信任、關心與尊重。一起談同學關系、社會熱點問題、班集體建設等,有時為她做上一頓可口的飯。有時請老師為她補習功課……。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理性的說教,而是師生感情的交流與交融,要有兄弟姐妹般的感情,要有父母子女般的感情,沒有深沉強烈的感情,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教育的詩篇。讓她感覺到我們無時不刻不在關心她。俗話說:“日久生情”,對她母愛式的教育,能使她改掉了身上的許多缺點。只要真正關心、愛護、幫助、理解學生,取得她們的信任,是一定會收到效果的。
示范式教育法:我們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好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左右著王靚的視線,所以我便以別人的優(yōu)良品質和模范行為對其進行心理教育。采取迂回戰(zhàn)術,這時就要在好學生身上下功夫,對其嚴格要求,使好學生能很好地去感染周圍的人,讓“近朱者赤”,從而去改變她的不良品行。
立體式教育法:所謂立體式教育,是指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結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對品德不良學生的教育才能奏效。在教育中,我們應及時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并注意不告狀、不揭丑、報喜不報憂,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制定具體措施。避免請家長—罵學生—無進步的惡性循環(huán),求得家長與老師的配合,密切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父母,學生父母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并用多種辦法切斷該生與社會上不良分子的來往,與消極環(huán)境隔離,使她的一些不良行為逐步矯正。
嚴愛結合式教育法:關心熱愛學生,并不等于遷就袒護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必須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要求不是“嚴厲”,不能以老師的權威壓制和強迫學生,而是以平等關系,以熱情關心,耐心幫助。在引導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理解要求和管理的善意,如果她理解你是為她好,自然也會按照要求去做。例如在活動中,若王靚為了集體榮譽而欺負了同學,我們知道后就應在學生面前狠狠地批評了她,并讓他一個人認真思考自已的問題,最后又和她談心,讓她幼小的心靈認識到:為了集體應采取正確可行的辦法,不能用霸氣欺負同學。
鼓勵式教育法:注意挖掘她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如看到王靚關心愛護集體,就讓她當衛(wèi)生委員。學習有進步時,及時在班內表揚她。讓她有成功的體驗樹立起自信心,有時用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等細微激勵,這些都有助于她的進步。結果經過以上的努力王靚在各方面表現(xiàn)肯定會有進步的。
專家建議:有人曾把中學生所處的年齡時期,比喻為“心理斷乳期”,也有人說成是“危險期”。不管怎么說,這個年齡期是多事之“秋”已成共識。做為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上好每節(jié)“心理導向”課,自覺地把心理學原理融入班級教育管理之中,協(xié)助中學生順利實現(xiàn)“心理過渡”,使他們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fā)展。教師的記錄本上不應是成績的簡單記錄,而應記下學生們的優(yōu)點、缺點,做到心理教育人人有責,有的放失。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