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三)

4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如何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三)

 

心理案例:李曉(化名),男,18歲,現(xiàn)為高一學生;吳蘭(化名),女,17歲,現(xiàn)為高一學生。

 

案例介紹:1、高中以前,李曉一直是老師的寵兒。中考使他從最高點掉了下來。進入高中后,內向的李曉不喜歡和不熟悉的人交往,總擔心別人瞧不起他。加上高中學習枯燥單調,他感到難以適應周圍的人和事物。他懷念初中的同學、老師和一切。

 

2、吳蘭,她每天學習到晚上12點,早上6點起床,中午也不休息。作業(yè)太多,學習壓力常常會讓她頭痛,使她多疑、失眠、心煩,而且自己厭惡自己,認為自己很差,特別是數(shù)理化。又身在尖子班,壓力很大,有時很壓抑。尤其是物理,她很想學好。但一看到物理書就頭痛,一上物理課就走神。她常常失眠,常常在夜晚偷偷地哭,感到只有哭才能發(fā)泄壓力。

 

二、資料收集

 

1、家庭關系及經濟情況

 

李曉:父母均為電信局職工,有固定收入;還有一個已參加工作的哥哥

 

吳蘭:父親為教師,母親是農民,還有一個在上小學的弟弟。

 

2、父母教育態(tài)度:

李曉和吳蘭的父母均對子女的學習抓得較緊,給子女學習上的壓力較大,總愛問子女的學習成績。

 

案例分析:從學生自身來說:李曉、吳蘭均為高一新生,由于環(huán)境變化大,壓力大,新生容易出現(xiàn)害怕、嫉妒、焦慮、自卑等情緒表現(xiàn)。對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容易產生厭惡情緒,總認為班上其他同學比自己強,很容易自卑、生氣、產生強烈的孤獨感。性格比較內向的李曉總是很難適應新的環(huán)境。

 

從家庭方面來說:家庭壓力過大。不少父母會把升學和就業(yè)的壓力提前灌輸給子女。另外,學生心理發(fā)展速度加快,但父母的教育方式沒有改變,給青春期渴望獨立和理解的學生也造成較大壓力。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過分強調教學,忽視適應性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學生進校后,學校通常希望新生立即投入緊張的學習生活中,給予新生的也主要是學科知識的教學和一般的常規(guī)性入校教育。針對新生心理開展的適應性教育沒有跟上,有的甚至沒有。

 

四、指導思想

 

學生:自己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估計一些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主動向周圍人學習一些必要的適應方法。面臨問題和困難,積極改善,必要時尋求老師、父母和同學的幫助,也可以向校內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傾訴求助。對家庭而言:要盡量做到“三多”和“三不要”?!叭唷笔牵憾嘤^察子女的表現(xiàn),多和老師交流,多和子女討論學習、生活和交往。“三不要”是:不要時時刻刻提醒孩子的成績,不要夸大子女在這一時期的表現(xiàn),不要當著子女的面把孩子與其他人相比。對學校而言:應充分重視新生的適應性問題,并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對入校新生進行集體心理講座,對同一反應的學生進行團體咨詢或個體輔導,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進行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測查。同時,因為新生的很多問題與家庭密切相關,可開設相應的家長培訓班。

 

五、指導成果

 

針對李曉和吳蘭的這一問題,我首先告訴他們要學會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同學多交流交流,和老師多談一談,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和學生自身的調整,他們感覺到心情好了許多;加之我和他們的父母多次交談,告訴他們不要總是問孩子的成績,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給孩子多一點自由發(fā)揮的空間,相信孩子能做好。李曉和吳蘭在新的環(huán)境中終于找到了往日學習的感覺和自信,在上次期中考試中,李曉考了全班第一,吳蘭也考了物理全班第一,總分全班第三的好成績。父母們都非常高興。對于李曉、吳蘭的事情解決了,可能還有許多象李曉、吳蘭這樣的學生,他們可能也很難一下子就適應一個新的環(huán)境,希望學校能對新生多進行心理咨詢和教育,以便讓學生能更快、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發(fā)揮潛能。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m.99yu99.com.cn

心理健康網:?http://xmxljg.com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8-11-06
標簽 : ,,,,,,,,,,,,,,,,,,,,,,,,,,,,,,,,,,
分類 : L 老人關愛
評論 : 0條

= 10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