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虐待你的孩子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請不要虐待你的孩子
最近在網絡上有個視頻,是沈陽心理研究所做的一個訪談:讓6名青少年犯罪者回憶他們各自的童年,發(fā)現(xiàn)他們在童年時都有被家長粗暴對待的經歷。這些曾經被暴力對待的經歷,在他們成長到一定階段后,化成了一把鋒利的尖刀刺向了別人。我們曾經被對待的方式,轉化成了我們現(xiàn)在對待別人的方式。
心理學上,我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施虐和受虐的配對。意思是,曾經受到過虐待的人,也有施虐的愿望。國外的一項調查:有過虐待經歷的人,其中1/3的人會虐待自己的孩子,1/3的人停止虐待,還有1/3的人一定會繼續(xù)被虐待。虐待帶給人的心理體驗一般有4種,即絕望,孤獨,無助,恐懼。其中,無助感和孤獨感跟死亡的體驗很像,是我們最不愿意體驗的兩種感覺。而虐待恰恰可以讓我們體驗到這兩種感覺。先來說,為什么那些受虐的人會繼續(xù)被虐待?
有一個來訪者,他爸爸經常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們。有次他做錯了事情,他爸爸問他打幾下?他說打100下。別人說,“你傻啊,干嘛說打100下?!睂嶋H上,只有在他爸爸打他的時候,他才覺得,跟爸爸的關系是較為親近的。媽媽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他唯一的親人就是爸爸。貫穿到孩子的整個成長,父母皆是孩子的重要客體。對孩子來說,重要客體有比沒有好,這意味著,哪怕是壞父母,有暴力傾向的父母,也比被父母拋棄好。被虐待的人,有受虐的愿望。這種愿望背后隱含的內容是,企圖得到我所恨的客體愛的回應。這些孩子是在討打。
討打的方式是,不斷地制造麻煩,明明知道制造麻煩后,父母會如何對待他,他依舊如此。其實,他內心很希望,自己犯了一次大錯,然后父母不再那樣對待他。受虐的人到后來會成為虐待者,可能是因為受虐者對攻擊者的認同。電影《心靈捕手》的男主角威爾是一個孤兒,被遺棄后被寄養(yǎng),經常被養(yǎng)父毆打。當他被迫去找心理醫(yī)生做咨詢時,他會對每個心理醫(yī)生進行挑釁,故意激怒別人,讓自己再一次體驗熟悉的被虐待的感覺。影片中,還有一個場景是,當威爾看到小時候欺負過他的那個人時,他毫不猶豫地將他毆打了一頓,就像當年虐待他的養(yǎng)父毆打他一樣。
所以,“施虐者和受虐者在同一個人身上存在?!蔽覀冎砸獙e人暴力攻擊,可能因為我們曾經被暴力對待過。被暴力對待的時候,我們是一個受害者,特別無力,無助,孤獨,希望通過虐待別人的方式將這種感覺傳遞出去,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也因為那種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你會感到如同待在黑洞里的孤獨。第二點原因是,面對重要的客體,我們有一個最基本認同的方式——忠誠。孩子就像在對爸爸說,你看,你打我了,我正在用你愛我的方式來愛我的孩子。因為我很愛你。
虐待便這樣傳遞了下去。
這種虐待的方式在中國家庭里并不罕見,但為什么有些人變成了惡貫滿盈的罪犯,但有些人卻沒有走上犯罪的道路呢。我童年時犯錯后,父親經常不讓我吃飯,跪板凳上面壁思過。他還會用言語侮辱我,甚至毆打我。我當時暗想:長大后,我要報復他。
有一次我做錯了事,父親又想暴力對待我。我覺得自己有力量了,希望能以暴制暴。那時我們倆怒氣沖沖地瞪著對方,然而那一刻父親并沒有揍我。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有力量了,那一刻我不再恐懼,不再擔心隨時有一種暴行發(fā)生在我身上。我開始慢慢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不是因為他高興或者不高興,而是考慮到自己怎么樣去對待外在的這個世界。而這就說明,我們達到了和解的狀態(tài)。
這個時候,我便不需要用認同他的暴力方式,再用它去對待別人。這個時候才是受虐的阻斷吧!如果你不想讓施虐和受虐的循環(huán)再一次延續(xù)到孩子身上,我還有個小小的建議:管理自己的情緒。只有我們自己,能打破施虐和受虐的循環(huán),不再因一時的激惹,產生應急性的反應,瞬間做出一些糟糕的事情。如果你曾經遭受虐待,請告訴自己,自己已經不再是受害者,那是過去?,F(xiàn)實生活中,當你的情緒被激發(fā)時,停頓三秒。思考一下,找到情緒激發(fā)點。安撫自己,放松自己的身體,找到需要表達的點。這既是一種自我負責的態(tài)度,也是對別人更負責任的態(tài)度。讓虐待別人的暴行從自己這里終止吧。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m.99yu99.com.cn
心理健康網:?http://xmxljg.com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