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如何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
最近有幾件事情讓我很煩惱。一次,我?guī)畠汉推渌麅蓚€小朋友參加游園活動,我發(fā)現(xiàn)她經(jīng)常聽那兩個小朋友的意見,自己思考判斷很少,顯得很沒有主見。平時在院子里玩,她雖然比較合群,但她也是經(jīng)常跟從別人,有個小朋友比她還小一歲呢。平時在家里,她也是什么事情都要問我,比如,“媽媽,我要小便?!蔽揖陀行┘{悶:這點小事還要告訴我嗎?自己解決不就得了!
還有,晚上睡覺前,她還要讓我陪著睡,讓她自己睡,她就說怕黑,怕鬼。女兒現(xiàn)在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可是她的獨立性這么差,我真擔心她適應不了小學生活。曾看到網(wǎng)絡上有這樣一張圖片,并配有文字:“幼年的時候,你們剪了我的翅膀,而現(xiàn)在你們又要我展翅飛翔?!边@是很多親子關系的寫照,同時也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經(jīng)常會犯的一個錯誤。
孩子沒主見,誰之過?
孩子沒主見,從另一個層面上講,就是人格獨立過程中發(fā)生了阻礙。設想一下,一個被父母過度滿足,同時又被設定了許多合理不合理規(guī)則的孩子,怎么會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情景:孩子對泥巴感興趣時,媽媽因為怕臟,就強行阻止孩子;當孩子本來需要獨立吃飯的時候,媽媽又擔心飯菜變涼,或害怕孩子會吃得很亂,而不給孩子自己完成的時間。孩子心里一旦形成了一個模式,就是做任何事都要聽到指令的時候,孩子的獨立意識就已經(jīng)被剝奪了。一方面,孩子會因為沒有獨立存在的自我(我什么都不會,什么都做不了)而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孩子對于照顧者的依賴已成為習慣,因此會變得對照顧者特別“黏著”。
怕鬼、怕黑,什么在作怪?
孩子所謂的怕鬼、怕黑,是由幾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動力學過程如下所述。首先,媽媽過分控制孩子的行為,一般會用“恐嚇”的方式對待孩子,給孩子種下“恐懼”的基因。比如,媽媽會說,“如果你不乖,那我就不要你了”,或者,在孩子哭鬧需要安撫時,媽媽不管不顧,任由孩子哭,等等。這樣的方式雖然可以一時控制住孩子,但孩子在成長中的安全感會變得越來越差。其次,分離沒有很好地得到處理。一般來說,過分控制和過分滿足孩子需求的媽媽,大多會牢牢地把孩子“抓”在自己身邊。孩子想獨立時,媽媽會特別焦慮,孩子感受到了這種焦慮,因此會把“成為媽媽的好孩子”作為自己的目標,于是就不愿意離開媽媽了。怕鬼、怕黑不過是孩子想讓媽媽陪在身邊的借口。最后,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愧疚或內(nèi)疚演變成鬼怪。那孩子的內(nèi)疚或愧疚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媽媽沒有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孩子,反而可能會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夠好。也許媽媽心里有一個“完美理想的孩子”,于是就把這個孩子套在了真實的孩子身上。那么,現(xiàn)實中的孩子會多么糟糕,而孩子無意識中感受到了媽媽心里有這樣的理想孩子存在,孩子會感覺多么自卑。當孩子感覺自己做不到父母的要求,并且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失望,那么孩子會感覺特別失落,愧疚感也就因此產(chǎn)生了。
這位媽媽在孩子對她說“媽媽,我要小便”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這么點小事還要告訴我嗎?自己解決不就得了!”這句話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意思:第一,態(tài)度上對孩子失望,甚至是不屑和鄙視;第二,媽媽缺少自省,關注孩子的媽媽,在孩子提出問題后,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我為什么會讓孩子成為這樣,這里面發(fā)生什么了”;第三,外求意識重,從這點看,媽媽對他人的期待也是蠻強的,如果仔細思考一下,也許這位媽媽還蠻焦慮的,因此,她會對關系或者關系里的另一方特別期待。意思就是,我希望別人在我不需要太大努力的時候,就可以變成我想要的那樣,或者別人可以按照我需要的方式來照顧我的心理需要。
媽媽可以做什么?
首先,學會放手。都說放手是愛,那么放手的基礎是什么?你只是孩子的媽媽,孩子是孩子,你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并且知道自己和孩子是兩個人,尊重自己與孩子的邊界。媽媽要知道,什么是我能做的,什么是孩子能做的,哪怕孩子做得很吃力,或者乞求你去幫他完成需要他自己完成的事情,你也只需鼓勵和陪伴他自己去完成,而不是幫助他去完成。其次,尊重孩子的同時,信任和鼓勵孩子,而不是用懲罰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當然,這一點需要媽媽自己學會肯定和鼓勵自己。許多媽媽對自己不滿意,從而無意中投射到孩子身上。一個經(jīng)常批判自己的人,是不懂怎么真正去欣賞和接納別人的,也許越是親近的人,越被他嫌棄。最后,陪伴孩子,讓孩子完成獨立和分離。通常情況下,孩子三歲左右時就開始學習如何獨立和自我照顧了,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睡一個房間等。但是,現(xiàn)在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也為時不晚。比如睡前先陪伴孩子,給她講幾個睡前故事;等孩子要睡了,跟她說晚安,并有身體接觸的安撫;然后關燈回自己房間,同時告訴孩子,媽媽就在隔壁,需要媽媽時叫一聲就行了。當孩子晚上做噩夢或被驚醒時,媽媽再對孩子進行安撫,并且夸獎孩子自己就能應對這些害怕了。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哭鬧、哀求。這時,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孩子進行溫柔安撫的同時,要堅定地拒絕。同時,媽媽還要告訴孩子,遇到事情時要先自己面對,只有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才可以叫媽媽幫忙。當然,媽媽要保證,當孩子真正需要你時,你能隨時出現(xiàn)在她身邊。這些都是在考驗媽媽的耐心和對自己情緒的控制,以及與孩子的邊界意識。
總之,父母要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教育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而不是把孩子雕琢成父母心里想要的模樣;鼓勵孩子去面對,去鍛煉自己的能力,而非父母因為自己的擔心而剝奪孩子自我成就的機會。對孩子需求的過度滿足,只是父母在補償那個幼年時沒有被滿足的自己。那個孩子一直住在父母的心里,把孩子看成那個孩子,而真實的孩子反而被忽略了。所以說,過度滿足與控制孩子,會同時發(fā)生溺愛和忽視孩子自主的現(xiàn)象。真正愛孩子,就是信任、關注、支持和接受。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m.99yu99.com.cn
心理健康網(wǎng):?http://www.xmxljg.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