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的方式方法(上)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延遲滿足的方式方法(上)
作為上世紀最知名的兒童心理學實驗之一,“棉花糖實驗”算得上家喻戶曉。大眾普遍認為:孩子延遲滿足能力強就會成功。這讓家長們仿佛看到了捷徑,紛紛對孩子展開了各種訓練。然而,缺乏專業(yè)視角的訓練可能得不償失。這項實驗究竟是不是大眾所理解的那樣?其中又可能存在哪些誤區(qū)?本文將解構延遲滿足能力,并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建議。
張凌鋒
“能夠等待、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將來就會走向成功!”20世界60年代,一項由美國心理學家進行的測驗——“棉花糖實驗”,在經年的傳播過程中,成了大眾眼中最著名的經典心理學實驗,其結論也成為諸多家長的育兒圣經。似乎,家長們已然找到了幫助孩子邁向成功的捷徑。畢竟,這項能力適用廣泛。從不愿意練琴,只想趕緊看電視的小小孩;到不想工作,只想享受生活的成年人,很多行為的背后都可以用延遲滿足能力解釋。不過,這一心理學實驗雖然名聲在外,卻遠非大眾所熟知的那樣簡單。無論是實驗過程,結論,還有大量復制“棉花糖實驗”的嘗試,都揭示了一點:人們對這個實驗的認識,存在著許多誤區(qū)。本文將與大家聊一聊這朵“棉花糖’的前世今生,并結合資深心理咨詢師嚴藝家的解讀,為家長們撥開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的迷霧。
什么是“棉花糖實驗”?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于1968年在斯坦福大學旗下的Bing幼兒園舉行的,有關于幼兒如何抉擇“即時與延遲獎勵”的實驗。沃爾特與他的團隊共選擇了32位孩子參與這一實驗,最小的孩子3歲半,最大的5歲又8個月。所有孩子都被單獨安排在一個房間里,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個放著棉花糖(也可為軟糖或曲奇餅等孩子愛吃的零食)的盤子,是這個空間里僅有的物品。
接著研究人員會告訴孩子們:
“你可以馬上吃掉這個零食,但這就是全部了;又或者你可以再等一會(15-20分鐘左右),因為我要去辦點事,如果你可以忍耐到我回來,作為對你忍耐和等待的獎勵,我將會再額外給予你一份零食。”之后,研究人員會離開這個房間,讓孩子一個人與零食呆一會。年幼的孩子們對美食的表現(xiàn)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毫不猶豫,連大人的話都還沒說完,就享受起了盤子里的美味;另一些孩子為了雙倍獎勵,選擇堅持,但棉花糖實在令人難以抗拒,在經歷了捂眼、背對、兜圈、唱歌和踢凳子等轉移注意力的行為后,多數(shù)孩子還是在15分鐘內選擇‘投降’;只有約20%的孩子成功渡過難關,最終得到雙倍獎勵。這一實驗前前后后共招募了數(shù)百名孩子參與其中。經年后,沃爾特團隊對這些參與者的發(fā)展狀況進行了跟蹤調查,他們發(fā)現(xiàn):以那些能為更多獎勵進行等待的孩子作為對照組,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普遍呈現(xiàn)出更高的學術成就、更健康的身體狀況、更完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關系,認知與抗壓性也較不愿等待的孩子對照組更勝一籌。由于這些重大的發(fā)現(xiàn),“棉花糖實驗”成為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實驗之一。同時,實驗中那些等到最后的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特點被命名為“延遲滿足能力”。隨著時間更迭,這項能力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能預測幼兒前途的“水晶球”。
不再“甜美”的棉花糖?
由于棉花糖實驗似乎揭示了孩子和未來成功之間的關系,于是越來越多的父母加入了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大軍。仿佛只要通過這一考驗,孩子光明而美好的未來指日可待。不過,實驗的發(fā)起者沃爾特,指出了這一實驗存在的缺陷:實驗樣本少。數(shù)百名的參與者無法有效代表大眾群體。同時也缺少了族群的多樣性。實驗變量多。最初的那批實驗對象,他們的父母大多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或學生,家庭支持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一生。還有各種其他因素可能造成影響。數(shù)據(jù)不全面。在成績與相關數(shù)據(jù)的采集中,團隊并未收集到全部的信息。對于那些拒絕提供個人資料的學生來說,很難評判他們是活的優(yōu)質還是不如意。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棉花糖實驗的細節(jié)已經不足為普通人所知。對大眾而言,知道實驗的結論似乎就夠了——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就是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成功的未來。然而,“棉花糖實驗”一直在學界充滿爭議。很多心理學專業(yè)人士,對該實驗結論的嚴謹性提出了質疑,更對普通人對延遲滿足能力的認識感到擔憂。研究人員泰勒·瓦茨(Tyler Watts),格雷格·鄧肯(Greg Duncan)與權浩南(Haonan Quan)在2018年5月的《心理科學》期刊上發(fā)表文章,證實當初的棉花糖實驗確如發(fā)起者沃爾特所言,有著自身的缺陷,并在新的實驗中做出了彌補。泰勒與同事們挑選了900多名來自社會不同層級與種族,父母受教育水平與收入存在較大差距,更能反應社會整體面貌的孩子重新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孩子延遲滿足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的家庭收入。相悖的結論、貧富的差距… …十足的話題性與能夠親手終結一個“育兒神話”的成就,讓新聞媒體競相報道,試圖揭穿這一蒙蔽眾人數(shù)年的“謊言”。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m.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