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不再厭學?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如何讓孩子不再厭學?
什么都幫他做了。這不僅包括平時給孩子做手工、收拾書包、疊被洗襪子,還包括:孩子遇到不會的題,問,家長一邊訓斥一邊直接告訴答案。孩子很少體驗過,自己付出辛苦、使勁想、嘗試各種做法、查找教材或輔導書,最終自己搞明白的樂趣。家長包辦,就是告訴他,這就是要完成任務好交差。
孩子問問題,家長從來沒有好態(tài)度,都是一通訓斥羞辱:這么簡單的都不會!上課干嘛了!什么都問我,我煩不煩啊!你爸什么都不管……孩子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不是情緒垃圾和攻擊。每次他問問題,都是你了解他的思路,然后提供幫助,讓他有實質提高的機會。
對孩子的問題、錯誤,總是上綱上線,直接轉成態(tài)度問題:你不上進、不努力,你凡事都這樣,永遠都會這樣,你就是這樣的人,你以后怎么辦……從一道題,直接引發(fā)宿命論。這是典型的悲觀者思維模式:你凡事、永遠都如此,就是如此的人。也許,家長自己小時候就這樣被叨叨的。這必須清除、轉變。否則,影響學習是小事,影響孩子思維模式,是一輩子的事。這樣做,通常是家長先入為主,沒有真的了解到孩子的問題和錯誤的真正原因。我們要虛心點,降低到他的高度,去耐心搞清楚究竟在發(fā)生什么,然后才能找對辦法。不能“管教上腦”,頓失理智。
用學習來懲罰。懲罰,必然包含了暴力、羞辱、專權、控制等等。沒人喜歡被懲罰。學習,是酷刑嗎?把學習和懲罰掛鉤,誰能喜歡學習?
比如,用多做口算題來懲罰,希望能讓孩子做題抓緊。做法和期望的結果,沒有因果關系。不是你越罰他,他必然就越懂得要抓緊,這是大人的邏輯。(大人也會,你越罰、責備我,我越對著干。因為你帶著情緒,我在防御自尊受損)對孩子來說,懲罰沒有讓他學會理性評估,反倒讓他覺得任務更多,無望。他要看到希望才會抓緊。
另外,運算能力只是數學的一部分,每天做點,保持“運算肌肉”,足矣。孩子還沒機會品味到數學的樂趣,就已經倒了胃口討厭數學了。這也是為什么我總在強調,家長要在談論學習時,隨時記得正確的動機。當孩子也以端正的動機去理解學習任務,他為了提高而做,不是為應付任務,他就更不容易拖延。
總是橫向比較,永遠拿孩子的弱項跟別人的強項比,比得孩子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長大后無論多么優(yōu)秀,都感到不自信,比不上別人,過于依賴外界評價,不掙來足夠的好評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放松享受……那么,此刻就不要這樣去比較。
給孩子過多評價,不停地批評,或者過多的不實的夸獎。孩子做點什么,都要說教點評一番。其實,好壞,孩子自己有體會。重在對事情具體做法給反饋。太多的夸獎批評,搞得孩子畏手畏腳,做什么都怕被評論。
想讓孩子不畏難,就是嚴格遵循:調整任務難度,保持在挑戰(zhàn)區(qū)內(稍微努力、外界幫助,能做到);遇到困難、錯誤,給啟發(fā)、線索,提供需要的一點點幫助,就是給個方向,讓他自己去付出努力,最終一定保證他自己做成。然后回顧,總結策略,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常常同時有成就感、自豪感發(fā)生,感覺自己很棒,那么他的大腦會記住這一點,下次會主動尋找這事。大腦被獎賞驅動。
相反,如果每次遇到問題,都伴有糟糕的事件和情緒發(fā)生,他下次必然本能地躲避這事。他會下意識地找借口來避免這事:我沒學過,這個不考,別人也不會,忘了……
家長的一次做法,不會就讓孩子變得厭學、畏難,或是堅毅、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因為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他的先天性格、外界環(huán)境等。但如果家長長期重復某種做法,必然會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成績只是冰山表面看得見的一小塊,冰山下面的更多內容,思維模式、信念、動機,自律還是他律、堅持還是放棄等等,會在他未來的人生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作者:羅玲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m.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