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出息是哪問題(中)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孩子沒出息是哪問題(中)
我說,天下沒有完美家長,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犯錯,你們當然也不例外。家長犯少量的錯誤是正常的,犯得多了,就是問題。你們對孩子犯了很多錯誤,所有的錯誤概括起來,其實都是一個,就是家長太強勢,不給孩子自由,也不給他自信。你的孩子降生在一個物質優(yōu)裕的家庭,卻一直戴著精神枷鎖成長。教授臉上現(xiàn)出難以接受的表情,我停止說話,給她茶杯中續(xù)上水。沉默了一會兒,感覺她對我剛才的話在情緒上有所消化,然后繼續(xù)說。你說你的家長“根本不管”你,也許你認為這是一種不盡職,但從教育的角度看,恰對你是一種成全。當年你們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在精力或教育意識上的不到位,客觀上減少了對你們的控制,恰為你們的自由成長提供了空間。你們像撒落在原野上的種子,在沒有重大外力破壞作用下,憑借著適當?shù)挠曷逗完柟?,即一些良好的教育契機,比如遇到過幾個不錯的老師,在學習上獲得過成就感,或偶爾發(fā)現(xiàn)了閱讀的樂趣,有較充足的玩耍時間等,你們的潛能于是得以充分發(fā)揮。而一些學歷較高或事業(yè)很成功的家長,像你和你的先生,作為社會人,十分優(yōu)秀,作為家長,太強權了。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你們不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能量,就有可能對身邊的人形成超強的控制力。世間萬事,過猶不及,雖然這種控制力主觀愿望是好的,可在客觀上卻形成對他人自由意志的剝奪。
你兒子從小到大,需要事事聽命于家長的指令,沒有玩耍的自由,沒有時間安排上的自由,沒有發(fā)展愛好的自由,沒有選擇專業(yè)的自由,家長幾乎安排了他的一切,也不允許他犯錯誤,甚至不在乎他的面子……你們以為這就是教育,以為父母給孩子付出了很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好條件,其實你兒子一直生活在一種半窒息狀態(tài)中,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一直沒有機會成長,只能慢慢萎縮。上大學前,只是因為父母的支撐,才能勉強應付學業(yè)。高考幾乎耗盡了他原本不多的能量,一旦離開家,遠離父母的操縱,又面對不喜歡的專業(yè),他肯定無力管理自己,心理和意志出現(xiàn)崩潰,陷入半癱瘓狀態(tài),這種情況其實并不意外。教授的表情有驚訝有迷茫更有痛苦。我知道,我說得越到位,她此時越會心如刀絞。但能看得出,她理解了,只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所以我們沉默著對飲了一杯茶后,我又補充了下面的觀點?,F(xiàn)在,“富二代”或“官二代”成了“問題青少年”的代名詞,社會習慣于把原因歸咎于他們的父母為富不仁或為官不仁,這種歸因太簡單。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富二代”和“官二代”孩子是好的,數(shù)一數(shù)我們聽說的“問題青少年”,就可以知道他們在群體總量中占的比例極小,只是媒體把他們放到聚光燈下,放大了他們的影響。去掉偏見,客觀地說,很多富人和官員是我們社會的精英,他們絕不會蠢到故意縱容自己的孩子放肆和墮落,恰恰相反,他們會比常人更期望孩子優(yōu)秀,更害怕孩子出問題。如果有些人的孩子出問題了,父母的榜樣作用是一個原因,更多的恰是被管制過度了。父母能量越大,對兒童自由的剝奪越多,出現(xiàn)的后果就越嚴重……作為優(yōu)秀的社會人,這是生產力;作為強權家長,則是破壞力。我不過是個拿鋤頭雕刻美玉的農夫,生硬把一塊璞玉一點點砸成小石頭教授突然對我說,你的分析確實有道理,讓我想到了我和我弟弟。我們倆的成長,可能正印證了這一點,我怎么以前就沒想到呢?
下面是教授的講述:小時候,我每天要幫父母干家務活兒和農活兒,弟弟被父母寵愛,什么也不干,我心里不平衡,覺得委屈,內心總是苦悶。我大約10歲時,偶然一天,在村里一家人的炕上發(fā)現(xiàn)一本書,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以至于忘了回家,結果被媽媽罵一頓。但那本破舊的書有一種魔力,吸引著我,我抑制不住地在第二天盡快做完家務活兒,又跑到那家人那里去讀那本書。我發(fā)現(xiàn),他家有很多我從沒聽說過的書,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那家人很好,允許我看,但不允許帶走,我就常常跑去坐在人家屋里或院子里看。盡管我一再注意按時回家,卻常因看得太入迷忘了時間,耽誤了干活兒,為此也沒少挨父母的責罵。責罵聲中,我讀了幾十本中外名著。小學畢業(yè)時,父母本不想讓我再上學,我哭著抗爭,一定要上。當時上學沒有目標,只是為了逃避繁重的家務活兒。我讀初一時,國家恢復高考,這讓我看到了希望,開始用功學習。學習對我來說并不是件難事,我成績非常出色,經常是年級第一名,所以到升高中時,父母就沒再阻攔,然后我順利地考上了大學,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這是父母萬萬沒有想到的。弟弟比我小5歲,從小顯得聰明伶俐,父母原本一心要把他培養(yǎng)成大學生,尤其我考上大學后,他們對弟弟更用心,什么活兒也不讓他干,父母的口頭禪就是“只要你好好學習,我們累死也心甘情愿”??傻艿芤恢辈蛔杂X,成績也不好,最終沒考上大學,且脾氣暴躁,好逸惡勞,什么也干不了,這讓父母大失所望。在我父母以及村里人看來,我弟弟天生就沒出息,和我在一個家庭長大,父母對他也更用心,他卻稀狗屎糊不上墻?,F(xiàn)在看來,雖然生活在一個家庭,我和弟弟遭遇的教育卻是不一樣的。正是因為父母對弟弟管制太多,在學習上給弟弟壓力太大,動不動因為學習的事情打罵弟弟,弟弟才變得越來越笨,越來越不上進。我點點頭,感覺她分析得非常好。
教授又嘆息說,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認真負責的好家長,沒想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根本沒超過我的父母,甚至還不如他們。我不過是個拿鋤頭雕刻美玉的農夫,這20年,生硬把一塊璞玉一點點砸成小石頭。你說我以后怎么辦呢,怎么才能把我對兒子造成的傷害修復好呢?我兒子還有救嗎?能想象出這位母親此時內心有多痛悔。我如實說,并不是所有的傷害都可以修復,有些傷害就是傷害,造成的陰影會綿延一生,無法痊愈。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人就完了,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帶著童年時代的某種心理創(chuàng)傷長大的,區(qū)別只是輕重不同。就像人的機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一樣,人的心理也是這樣。先找到真正的病根,消滅致病原因,這就等于治愈了一半;然后對癥下藥,情況肯定會有所好轉。所以,你首先要樹立信心。你孩子的問題是由于從小受到的管制太多,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把自由還給他,讓他慢慢學會為自己做主。眼下你們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他的學業(yè)問題,按你們以前的辦法,孩子不想上課不想考試,家長就是通過勸說和批評,逼迫他必須回到課堂。那么,改變一下,把這個重大選擇交給孩子吧,他已是成年人了,你要相信他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和能力。你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理解、欣賞和建議——請注意,一定僅僅是“建議”,不是披著建議外衣的說服。
翻越最艱難的心路雪山
教授后來和我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后面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她回去后,跟孩子談了一次話,剖析了自己和他父親這么多年來在教育方面的失誤,真誠地表達了作為父母的痛悔之意,這讓孩子很是驚訝,然后不置可否??赡芤驗楦改敢郧耙苍o他道過歉,孩子并不認為這一次道歉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但她接下來的話讓孩子肯定沒想到,她告訴孩子,她現(xiàn)在完全理解他不想去上課和考試的心情,讓孩子不要著急,想想自己接下來該怎么辦。她給孩子的建議是休學一年,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旅游,同時讀些自己想看的書。孩子同意休學一年,休學后并沒有像家長期望的那樣去閱讀或旅游,而是把自己關在臥室,整天晝夜顛倒地上網(wǎng)玩游戲,不洗頭發(fā)不洗澡,也不出去和任何人交往,甚至不和父母說話。開始時,這種情況才持續(xù)了10多天,教授夫婦就難以忍受,打電話向我求助。我告訴她不要急,孩子的心理從無序走向有序,必然要經歷一個混亂期。就像我們的衣柜,如果一開始我們只是滿足于表面的整潔,根本不注意什么東西該放在什么位置,胡亂往里塞,到柜門關不上、領帶找不到的那天,想要重新整理時,就需要把里面的東西都拿出來,這時,床上、地上堆滿了東西,整個家都亂了套,似乎還不如以前呢。但只要懷有信心,假以時間和合理安排,最后總會呈現(xiàn)出真正的有序。教授在這半年中經歷了無數(shù)的心理煎熬,孩子的表現(xiàn)經常令她崩潰,極度無助時就會給我打個電話。這個過程,與其說在等待孩子變化,不如說她自己翻越了最艱難的心路雪山。她還要去說服丈夫,讓丈夫理解當下任孩子“墮落”的意義,阻止丈夫破壞性的行為。她不僅自己翻雪山,還攙著一個人去翻!我很佩服她自我批判的勇氣和自我反思的能力,這個瞬間,我看到了一個學者的理性和智慧。
鄭重的聲明:本網(wǎng)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m.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