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焦慮和危機(下)

138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如何擺脫焦慮和危機(下)

 

第一類孩子盡管能夠階段性地“勝出”,但如果沒有第二類孩子擁有的“贏在起跑線”上的素質教育環(huán)境,很快就會“傷仲永”,泯然于眾人,甚至江河日下,走向反面,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書呆子”或是“憤青”。恰恰是因為素質教育而贏在起跑線上的這一類孩子,擁有終生學習的能力,利他的品格,因此才有一生成功與幸福的資本。這第二類孩子,勢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成為精神意義與世俗意義上最成功的一批人。如果家庭實施素質教育的時機與質量都抓得好,應試教育,尤其是小學與初中的應試教育,難度本來不大,應該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但因為家長對個體成長規(guī)律與潛力缺少常識性的認識,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完全違背生命個體的成長規(guī)律,使得應試教育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大山。不但耗盡了孩子的精力,犧牲了親子關系與終身學習的能力,更使得整個家庭雞飛狗跳,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與經濟負擔。另外,包括現(xiàn)在的我在內,大多數(shù)家長對待親子養(yǎng)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癥,也就是把孩子一生“成功”的責任全攬在自己的身上。責任感有多強,壓力就有多大。家長的壓力會加倍地壓在孩子的身上,目標直指學校、社會、傳統(tǒng)、家長的共同目標——應試成績。在如此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大環(huán)境下,家長的助紂為虐無疑是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家長的觀點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未來也就絲毫沒有保障。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我們,對個體生命的成長潛力缺少常識性的認知。如果不親身陪伴與見證兒女和學生的成長,我絕然不會有這樣巨大的轉變,那真的是“見證奇跡的時刻”。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知識需要灌輸,人才需要教育,忽視生命自我成長的潛力。的確,后天的成長環(huán)境很重要,但后天養(yǎng)育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前提條件是,順應和引導孩子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塑造有利于孩子認知能力與個人天賦發(fā)展的環(huán)境。但更多家長給予孩子的是無原則的溺愛與把控,剝奪生命自我成長的機會。更要命的是,在包辦代替、無微不至的背后,無不隱藏著一個或一雙喪失自我的家長。更要命的是,這種付出不是無條件的,是以“偉大”的自我犧牲換來的變態(tài)索取,不切實際的期望值。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為其他生命承擔一生的責任,即便是夫妻,即使是親子。外力永遠通過內力起作用,強扭的瓜絕不會是甜的。每一個新生命都自帶成長密碼,通過我們而來,但與我們完全不同。父母對待親子的責任,除了生活中的照顧以外,更多的應該定位在扶持、幫助與鼓勵上,而不是絕對的掌控,比如提供資源、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討論引導等方面。掌控只能創(chuàng)造寵物,訓練只會產生服從,但代價就是生命個體的成長意愿與能力。

 

修煉平和之心,和孩子一起成長

 

還有一點家庭教育需要普及的常識,就是時代的飛速變化,以及由此而來的人才需求的不確定性。最近半個世紀甚至是30年間的劇變,不論是在科技、交流、教育、經濟、文化領域,都超過此前整個人類歷史變化的總和。而且這種變化還在加速,帶來的影響日益廣泛而深刻。過去能夠保障我們衣食無憂的那條路徑、知識體系與價值觀已經走進了死胡同,連我們這一代的一生都無法保障了。這是為未來而學,為未知而教的時代,更是一個終生學習,學習能力與意愿遠遠高于實際技能的時代,是一個創(chuàng)造力與適應能力致勝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家長除了用自身的成長與進步帶動孩子,再被超越自己的孩子所帶動以外,沒有別的選擇。越是這樣看似迷局的時代,智慧的家長和孩子越容易勝出。因為先知先覺的人永遠是極少數(shù),固守成規(guī)的人永遠是大多數(shù)。這就表明整體競爭力還是非常低的,起碼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明顯如此。家庭素質教育在質量和時機上超前大多數(shù)人一步,孩子就能很輕松地在應試教育中勝出。被動地跟著主流的指揮棒走,就永遠無法解套,結局往往會很悲慘。因此,在知識的傳達上,家長與其象計算機一樣“學富五車”,不如和孩子一起從頭來過。好奇做帆,熱愛做槳,在生活的漫漫長路上披荊斬棘,把孩子和自己都練成專業(yè)的向導。

 

在品格的傳承上,與其諄諄說教,不如以身作則。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示范和榜樣。在獨立思維與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上,與其包辦,不如放手。在安全許可和孩子認知程度能夠接受的范圍內,盡量給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即使孩子總是在犯錯,總是在“幫倒忙”。想想當初我們?yōu)榱霜毩⑸畹哪芰Ω冻龅拇鷥r,你會對眼前的孩子多一些寬容與理解,更多一點耐性。在愛好的培養(yǎng)上,少一些急功近利的越俎代庖,多一些耐心的觀察與陪伴,看到孩子真正的熱愛。為孩子提供資源與機會,鼓勵與分享……更重要的是,從孩子出生起,就和孩子一起閱讀吧。不只是讀書,更要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和認知程度,多“讀”好電影、好紀錄片、音頻故事,“讀”生活,增加閱歷,并提高對閱歷的詮釋。讓孩子明白是非,豐富情感,擴展視野,發(fā)展思維,癡迷于文字的魅力。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根基,更是各學科學習能力的基礎。很多焦慮的家長,尤其是焦慮的媽媽,表面源頭是孩子,實際源頭是自己。即使沒有孩子,媽媽也照樣很焦慮,總有千百樣值得焦慮的事情,永遠達不到平和的境界。

 

平和是一種平衡與和諧的精神與生活狀態(tài)。只要達到這種狀態(tài),人就會輻射出影響他人的正向力量。平和是一種較高層次且相對穩(wěn)定的自我認同感以及由此帶來的自信,更是一種完全隨俗不從眾,不依賴于“抱團取暖”的價值觀。這樣的家長,面對生活中的任何新生關系,如親子關系,都有學習與成長能力,都有獨立的判斷與行為能力。平和不會與生俱來,從天而降,一定有一個后天修為的過程。真正平和而堅定的心靈,如果不是在無意識中被家庭環(huán)境賦予和塑造的,一定是源于后天有意識的危機意識與自我反省。在每一個生命的關口,都能夠在痛苦的反省之后,做出對抗惰性與虛榮,揚棄舊我的積極努力,一次次的蛻變才會成就一個“平和”的新人。令人欣慰的是,每次蛻變有多痛苦,收獲就有多大。而為人父母,就是這樣一次最好的實現(xiàn)蛻變的機會。尤其是對于中國的父母,如果能夠實現(xiàn)這樣的蛻變,成就的就是孩子,就是整個家庭。換而言之,孩子想不成功不幸福都很難。論為孩子付出多少,前提條件就是要用感恩的心取代不應有的犧牲情結。孩子是天賜予我們的成長階梯,我們因為愛而對孩子的付出,表面為孩子,實則為自己。姑且不論孩子未來的幸福帶給我們多少慰籍,多少人生質量的提升,我們借助新生命實現(xiàn)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人到中年,人生閱歷、理解力、記憶力、學習能力正值鼎盛,是成長的最好時機。所謂中年危機,往往是一次蟬螁的過程,是信仰體系更新的過程。借助對孩子的愛,我們可以擺脫徘徊不前,重新上路,此前所有的人生積累在托舉新生命的過程中,也成為托舉我們上升的強大根基。我們作為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敞開心靈,重新審視生命的成長潛力與巨大意義,和孩子一起成長。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m.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0-11-08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9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