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陪伴、尊重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孩子需要陪伴、尊重
今天,給大家推薦三部有關親情與教育的電影,每一部都非常精彩,能夠讓我們從中反思自己對待家庭與孩子的態(tài)度。
關于陪伴——《如父如子》
這部電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講述了一個父親的自我成長史,非常推薦爸爸們觀看。在該片中,男主角良多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妻子溫婉賢淑,兒子慶多乖巧懂事。良多沒有許多時間陪伴孩子,但他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針,崇尚獨立自主,一心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社會精英。良多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關心兒子有沒有練琴。慶多很聽話,也很成熟。盡管他并不理解父親讓他練琴的含義,為了讓爸爸開心,他還是每天都很努力。不久,醫(yī)院的一通電話打破了他們的平靜生活。醫(yī)院告知,他們的孩子在6年前與另一家抱錯了。
被抱錯的孩子叫做琉晴,家里并不富裕,而且有三個孩子。但一家人經(jīng)常出去玩,父親會在兒童樂園陪孩子玩耍,幫孩子修玩具,晚上還會陪兒子們泡澡。盡管琉晴活的不夠規(guī)矩,咬吸管、吵鬧,拿筷子方式不對,但他全身都散發(fā)著孩子的自信和快樂。在法院調(diào)解期間,雙方協(xié)商將兩個孩子互換生活一陣子。生活互換后,慶多安靜地接受了父親的選擇,把所有的不開心都埋在心里。琉晴則無法適應高壓精英教育,偷偷跑回了鄉(xiāng)下的家里。有一天,良多突然發(fā)現(xiàn)慶多用相機偷拍了許多他的照片,還為他做了剪紙小花。他終于發(fā)現(xiàn),無關血緣,自己不是一個好爸爸。導演在談到創(chuàng)作初衷時說:“我曾為了工作一個半月沒回家,再見到小女兒時,她對我十分生疏,甚至客套地讓我下次再來。”也許我們都為了生存而奔波,每天有繁重的工作要做。但即使是血濃于水的親人,缺席了孩子的成長,也會讓彼此變得陌生。正如電影中琉晴的父親所言:孩子是需要花時間來陪伴的。父親,也是無人可以取代的工作。
關于尊重——《天才少女》
這部電影向家長們拋出了一個問題:假如你有一個天才孩子,你會怎樣教育他?是為了讓他發(fā)揮全部天賦,拋棄成長中的其他快樂,專注學習?還是讓他去享受平凡人的快樂,過普通人的生活?這部影片中的小女孩瑪麗,是一個數(shù)學天才。她的母親黛安也同樣是天才。黛安從小被母親控制,整日學習數(shù)學。成年后,因為無法忍受痛苦,選擇了自殺。在自殺前,她把女兒瑪麗托付給了舅舅弗蘭克照顧。親眼見證姐姐死亡的弗蘭克,為了不重蹈覆轍,帶著瑪麗遠走他鄉(xiāng),盡力讓她過得像個普通孩子。瑪麗可以上普通的學校,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就在這時,孩子的外婆找來,企圖拿回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指導瑪麗重新回到天才的道路上。舅舅與外婆在法庭上激烈地辯論,闡述自己的教育觀點:舅舅認為,無論瑪麗是不是天才,她首先是個孩子。巨大的成就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痛苦,不如放棄天賦,讓她在平凡中享受快樂。而外婆認為,對于一個天才,必須將她的天賦發(fā)揮到極致,否則無論對她自己,還是對人類文明的進步,都是巨大的損失。
他們各持己見,十分極端,卻忽略了瑪麗的自身情況。瑪麗確實是個天才,她的知識早已超出普通學校能教授的范圍,她不屑于回答老師的問題。同時,她也由衷地熱愛數(shù)學,愿意在家研讀高深的數(shù)學經(jīng)典。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舅舅“壓抑天賦”的教育方式,還是外婆高強度的精英教育,都不合理。最終,他們幡然醒悟,選擇第三條路:既讓瑪麗去上高等學校,課余時間,也讓她享受與同齡人一起玩耍的快樂。影片的結(jié)尾似乎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但現(xiàn)實生活卻無法如此。教育永遠沒有一個所謂“完美”的路徑,一直以來,好的教育都是不斷尋找平衡的過程。小時候被“放養(yǎng)”的孩子,長大了也許會羨慕那些從小掌握很多技能的小孩;而從小被嚴格管束,掌握了他人不具備技能孩子也不快樂,認為自己失去了自由的童年。無論哪一種成長方式,似乎總抱有遺憾。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其中找到一個平衡。給孩子真正需要的,又不剝奪他生存的快樂。《正面管教》里面的一段話,詮釋了我所認為最好的教育:“我們一起來制訂對雙方有利的規(guī)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需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p>
關于焦慮——《起跑線》
這部影片是一部反映家長對孩子求學焦慮的喜劇片。雖然說的是印度,但我們看完之后,一定能夠感受到極大的共鳴。影片的男主從事服裝生意,從小作坊到產(chǎn)業(yè)化,迎娶了美麗的妻子,誕生了可愛的女兒,生活也算美滿如意。但當女兒要入學的時候,難題來了。為了讓女兒贏在起跑線,夫婦倆擠破頭要把女兒送入頂尖學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夫婦二人買了印度“學區(qū)房”、參加“應試教育家長輔導班”、凌晨排隊拿入學申請表,甚至走后門都試過了,但全部以失敗告終?;ㄥX搞不定,那就裝窮吧。政府為了保證貧困兒童的受教育權(quán),私立學校留有25%的名額給他們。于是,主角一家又從富人區(qū)搬去了貧民窟,要應對貧民資格審查,與糞便、老鼠抗爭,還要和大批人群搶廁所。做出如此犧牲后,他們終于把女兒送入了一流學校學習??墒牵麄冊谕瓿尚脑负蟛⒉豢鞓?。在這個追逐和焦慮的過程中,他們不擇手段,甚至傷害了真誠善良的鄰居。這時,男主率先清醒過來。他發(fā)現(xiàn),在如今這個時代,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能力,而非人格。也許在精英學校里,孩子能學到更多知識,卻無法擁有完善的人格。而這一切,不僅是學校造成的,還是家長造成的。贏在起跑線也許只是個用來販賣焦慮的謊言。
通過努力去改變?nèi)松?,固然是個好的方向。但人生的賽道,并不只一條。人生的競賽很長,不只是學校這一個部分。在追求讓孩子進步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看到他身上的多種可能性。除了成績之外,我們更應該培養(yǎng)孩子擁有完善的人格,發(fā)展的思維。這是學校里無法教授的,我們要通過自身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同時,焦慮浪潮下,我們難免卷入其中,每天讓焦慮折磨著自己,也折磨著孩子。記得提醒自己,停一停,千萬不要讓焦慮毀掉原本的生活,也讓孩子失掉了自我。
鄭重的聲明:本網(wǎng)站中轉(zhuǎn)載的一切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quán),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m.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gòu)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