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童的意外事件(下)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3歲男童的意外事件(下)
馬思純直到現在也不敢直視那個女生,不敢見她,也不敢問她,為什么欺負我?校園霸凌產生的形式是隱蔽的,多數孩子的父母和周邊的人在霸凌發(fā)生時并不知情,而霸凌過后的心理傷害更是隱蔽,很多孩子身心痛苦多年,甚至長大成人變得性格缺陷。劍橋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向我們展示了被霸凌者走出校門之后的艱難人生。對這些被霸凌者來說,走出校園不是痛苦的終點,而是新的開始。無論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什么樣的地方,被霸凌的自卑和不安感,讓他們一次又一次成為新的霸凌對象。很多時候,對一個人靈魂的不尊重比對他身體的傷害造成的沖擊更大。作為父母,為避免遭受校園霸凌帶來的傷害,我們需要提前教育孩子正確應對方法。
1、善于觀察
培養(yǎng)孩子善于觀察、自我保護的好習慣,主動發(fā)現哪些同學脾氣暴躁、情緒反復無常,避免與他們產生語言或身體上的沖突,用“敬而遠之”心態(tài)交往。
2、勇敢的打回去
如果被霸凌要勇敢的打回去,要讓欺凌者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 但要注意,正當防衛(wèi)而不是主動攻擊。
3、打不贏就跑
遇到實力懸殊的霸凌者,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記得跑向人多的地方,切忌跑向偏僻的地方。
4、跑不了就喊
跑不了時,堅定又勇敢的大聲表達態(tài)度:“你不要逼我,否則我告老師” “你敢欺負我,我爸爸一定會找你來算賬的”。讓霸凌者知道你不會屈從于他,你有外援,他會有所忌憚,轉移霸凌目標。
5、沒人來就裝“死”
如果勢單力孤被人拳打腳踢又無力還手時,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重要部位:選擇靠墻的位置,蹲下,雙手抱頭,肘部抵住膝蓋,整個后背死貼墻壁。同時保持冷靜,不要激惹霸凌者的情緒。
6、留存證據,勇敢投訴
如果霸凌事實發(fā)生,要勇敢維權,第一時間向老師、學校、家長反映欺凌情況,情況嚴重時直接110報警。
7、整理情緒重建心理
經歷過霸凌后,要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度過情緒難關后,幫孩子復盤,一起分析被欺凌原因。當孩子能認識原因后,進行精神力重建,例如鼓勵孩子發(fā)奮學習不再被人看不起,熱情大方認識更多新朋友,加強鍛煉強健體魄。這個階段,必要時可尋求心理專家或心理咨詢老師的幫助。
隱蔽的精神傷害
最近幾年,PUA這個詞在家庭教育中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詞。PUA就是借著愛的名義,披上“為你好”的外套,通過一系列的打壓、否定、批判、控制來傷害并摧毀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是一種殺傷力極強的精神傷害。隨著大眾對PUA的更多了解,才發(fā)現PUA其實在父母這個群體中占比最大。家庭PUA造成的隱蔽精神傷害,影響力巨大。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有“打是親罵是愛”的思想。這種意識使家長們覺得對孩子打罵批判是愛的表現,但實際上給孩子帶來的精神傷害伴隨一生。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意外袒露自己父母極端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傷害。父母不給她照鏡子,不給她買新衣服,甚至不讓她參加任何文體活動,從小父母幾乎沒有夸獎或肯定過她…這種可怕的家庭PUA行為,讓年近50歲的董卿依然時常自卑敏感。董卿在節(jié)目中說:“我一直處于一個極不自信的狀態(tài),我要做得比別人好很多,我心里才會踏實?!蔽覀兌茧y以置信,這番話是從平日里自信熱情的央視一姐董卿嘴里說出來的。一個被身邊最親的人長期批判和打壓的人很容易迷失自我,他們極度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家庭PUA下長大的孩子,自卑、敏感算是不錯的結局,更嚴重的孩子,缺乏感受愛與表達愛的能力,他們懦弱、內向、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更容易成為校園霸凌和性侵案的受害者。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和尊重。關于怎樣避免家庭PUA帶來的隱蔽的精神傷害,兒童心理專家給出五點建議:
1.首先父母本身要能辨識哪些做法是家庭PUA,不要讓自己不自覺成為家庭精神傷害的施暴者。
2.盡量避免采用強控制的方式,多給孩子空間和自主權,多讓孩子嘗試,提升自信心。
3.多看辯論節(jié)目,或親身參與辯論活動,鍛煉思辨能力,鼓勵孩子發(fā)表觀點。
4.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或進步時,父母給出及時又真誠地夸贊。
5.尊重孩子。多詢問孩子意見,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獨立人格。
寫在最后:東野圭吾的《惡意》中這樣寫道:“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貼上惡魔的符咒一樣”,隱蔽的暴力傷害也是這樣,突然就發(fā)生了。不管是隱蔽的身體傷害,還是校園霸凌這樣隱藏的心理傷害,亦或是以愛之名否定打壓帶來的隱形精神傷害,都會給兒童成長造成致命的或終身難愈的傷害。我們的成長教育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保護自己,真正了解自己,學會獨立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與挑戰(zhàn),以自信、陽光、熱情等一切美好的姿態(tài)去面對人生。所以,成長教育中,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這些隱蔽的傷害。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m.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