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抑郁癥的真正原因(下)

149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患抑郁癥的真正原因(下)

 

這種歸因偏見,總結來說就是:對正性事件的外歸因,對負性事件的內歸因。這是一種更離譜的心理錯覺,明明一件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或者有一些中性的信號,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就會往往把它們歸因或解釋為危險的前兆,把這些正面的體驗轉換為負面體驗。有的人會有一個自責的傾向,認為好的都是別人干的,壞事都是自己干的。而大多心理健康人群傾向于對正性事件內歸因,負性事件外歸因。例如:當你因為某件事受到別人的稱贊時,這種思維方式會告訴你:這只是他們表面上的客氣,與我無關。還有一些女生,如果別人表達說很喜歡她,她會說:這些人并不了解我,我其實是一個很糟糕的女人,沒有人會真正喜歡我。因此,擁有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快樂變?yōu)闊?,將正性體驗轉化為負性體驗。不過,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亂貼標簽

 

給自己貼標簽意味著用錯誤來樹立一個完全負面的自我形象。它是一種極端的以偏概全的形式,其背后的理念就是“衡量一個人時,要以他的錯誤為尺度?!敝灰瞄_頭為“我是一個……”的句子描述你的錯誤,你就很可能是給自己貼標簽。例如:你因為投資股票失利了,這時候,你就很可能會給自己貼標簽說:我就是一個笨蛋,我就是一個沒用的人。但事實情況是,股市有漲有跌,你只是偶爾判斷失誤而已。所以,你只是犯了一個錯誤罷了。給自己貼標簽不僅是自尋煩惱,而且還很荒謬愚蠢。因為,請你記?。耗愕淖晕也荒艿韧谀阕龅娜魏我患?。另外,亂貼標簽會使你在描述事情時,使用不準確的字眼,而且過于感情用事。比如:當你面對一盒冰激凌的誘惑,但是又想減肥的時候,你會這樣想:我恨死我自己了,我真是一頭豬。這種想法會讓你很心煩,然后最大的可能就是,你會感情用事,直接把冰激凌全部掃光。

 

情緒化推理

 

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你把情緒當成了事實的依據。每次的情緒低落,幾乎都有情緒化推理在起作用。在你看來,事實是如此不順利,那么實際情況就肯定是這樣,你甚至都沒有想到過要去質疑導致你這種感覺的假設是否正確。這種推理是一種誤導,因為你的感覺反映的只是你的想法和信念,如果它們是歪曲的,那么你的情緒就會失去了正確性。例如:我感覺內疚,那我肯定是做錯了什么事;我感覺到很崩潰,那么我的問題肯定是無法解決的;我沒心情做事,所以我不如躺在沙發(fā)上發(fā)呆;我覺得自卑,那我肯定是一個沒用的人。情緒化推理的一個常見后果就是做事拖拉。家里的衛(wèi)生一周都沒有打掃了,是因為你告訴自己:一想到這些亂七八糟的家務活,我都煩死了,看來想打掃干凈是很難的了,那么就不如不做了,等以后再說吧。但事實上,家里的衛(wèi)生打掃工作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你一直在進行自我欺騙,這是因為你習慣于讓消極的感覺指引你的行為方式所導致。

 

自我評判

 

你總是不自覺地對自己、別人和事物作出一些好與壞、優(yōu)與劣的評價,而不是單純地描述、接受和了解。這種思維方式主要表現在:你經常任意地判斷事情,總覺得它們不完美。他的籃球打的多棒,而我呢,就算是打了一個學期,都還是不如他;瞧瞧他多成功,和我同時進公司,他已經成為部門主管了,而我卻一事無成。當我們將自己與別人或其它事物作對比的時候,往往傷害最大的就是我們的自信心、自尊心。要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完美的,我們每一個人也無法做到完美。但有著這樣思維模式的人,卻一直對自己苛求美,進行自我加壓,這將成為導致他抑郁的重要因素。

 

?妄下結論

 

在沒有經過調查實證的情況下,便迅速武斷的得出負面結論。這樣的思維方式有兩種:讀心術和先知錯誤。讀心術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主觀臆斷,揣測別人的想法,并且將其負面化。當你下班后和伴侶一起吃飯,她卻表現的悶悶不樂,你就會產生這種自動化思維:她在生我的氣,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但事實上呢,如果你愿意多問她一句,你就會知道,她只是今天在公司里和同事鬧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已。但如果你持有這種讀心術,你這種想當然的負面反應,就可能會讓你采取疏離態(tài)度,或者故意也不理她,讓關系陷入僵局。這種自尋煩惱的行為模式就會形成自證預言,讓我們的人際關系出現不和諧的狀態(tài)。盡管在一開始其實什么事兒也沒有。先知錯誤,有點像是未卜先知。而你預測的,一定是你不幸的內容,而不是好運的時刻。這種思維模式讓你認為會有倒霉的事情發(fā)生,讓你信以為真。比如說,當你生病的時候,你會想:我要死了,我肯定治不好了。這種對康復情況的自我預言太過于消極,以至于讓你心生絕望如果將以上兩種妄下結論的思維方式結合在一起,舉例說明的話:假設你打電話給你的一個朋友,但一直無人接聽。你等了很久,他還是沒有回復。你便會認為他就是不想回電話,不想和你聯系了?!?讀心術的結論。然后,你會更生氣,決定再也不會主動打電話給他了,因為你會認為:我再給他打電話,他就會認為我在糾纏他,我可丟不起這個人?!?消極的預言,先知錯誤。此后你會在行為上躲著那個朋友,并將此事視為奇恥大辱。但事實上呢,這位朋友因為在國外旅游,確實沒有接到你的電話,你才發(fā)現,原來,所有的折磨都是你自找的。

 

應該法則

 

無論對自己,還是面對他人,你都會試圖用“應該”的句式來鞭策自己,或要求他人。你總是對自己說:我應該做這個,我必須那樣做。這樣的思維方式只會讓你感覺到壓力山大,繼而心生怨恨。而大多數情況下,你會變得意志消沉、灰心喪氣。因為,當你自己的實際表現低于預期標準時,你用“應該”或“不應該”就會使自己感到羞愧內疚,更加痛恨自己。而當你把你的“應該法則”強加于別人的時候,你更會感到沮喪,因為這種想法只會讓你失去控制,煩躁怨恨如果他人的道德行為低于你的預期,你就會把自己當做正義的化身,繼而忿忿不平。這個時候,要么你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要么就永遠對不符合你期待的人類行為耿耿于懷,讓自己的情緒越來越糟糕。這樣的思維方式會讓你局限在自我框架和設立的標準中,會讓你活得越來越辛苦,越來越心累。以上這些思維方式都是導致我們情緒低落、低尊重、低價值感的重要因素。我想表達的觀點是:認知影響情緒和行為。如果我們能夠在生活中進行自我覺察,或者幫助身邊的朋友發(fā)現自己這些偏差認知,可能會更好的幫助我們提升生活質量,遠離抑郁。希望大家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擁有一個更加陽光燦爛的生活。

 

文轉自:洛陽心理師蔣慶偉的博客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3

廈門心理咨詢電話: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15305020431

 

廈門心理咨詢-官網:?http://www.xmxljg.com

 

機構地址:廈門市思明區(qū)湖濱北路世紀海灣巴黎樓1901室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1-09-04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8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