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心理醫(yī)生咨詢: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120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考上清華的學生也曾假裝學習

 

去年,我訪談了十幾位清華北大學子。其中有一位同學叫譚平卉(化名),她跟我說:“在我讀初中那段時間,放假或周六、日的時候,他們(父母)認為你就應(yīng)該在家寫作業(yè)、學習。那時我也沒有自主學習的概念,而且上初中也沒有那么多作業(yè)。如果真按她說的從早到晚都在那寫作業(yè)的話,這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完成作業(yè)不需要這么多時間。為了滿足他們的意愿,大部分時間我都是拿著筆發(fā)呆。本來一個小時就可以把作業(yè)完成,我要花半天才寫完?!备改傅倪@些擔心,并非罕見。當父母看見孩子在看電視、看課外書或者玩弄手機,或者跑出去找伙伴玩,就會開始擔心和焦慮。向我咨詢的家庭中,至少有80%的父母看見孩子不在學習場景中,就會感到焦慮不安。而剩下的20%則已經(jīng)放棄了對孩子完成作業(yè)的要求,退而求次,僅僅希望孩子能夠正常上學,正?;丶?,少去網(wǎng)吧就萬事大吉。

 

是誰讓譚平卉的父母感受到,如果孩子不再學習場景中,就會有巨大的,不良的后果?我想,除了父母自身的認知和經(jīng)驗不足之外,老師的要求也是巨大的推動力。比如,老師期望家長敦促孩子抓緊時間學習,這個“抓緊時間”就是一個抽象的,無所不在的,永無止境的要求,既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讓父母永不滿足。這真的是孩子“不努力不認真”罪狀的根源,同時也是讓父母焦慮和普遍實施表情暴力的根源。“媽媽覺得我坐在那里就是在學習。到高中的時候,就有了一個轉(zhuǎn)變,我可以自己支配時間。他們也放心地讓我去做。我說學習2個小時就2個小時,累了我就出來玩,再沒出現(xiàn)過這種發(fā)呆的情況?!?譚平卉很欣慰地告訴我后來的變化,而正是這種變化,讓譚明慧真正有了考上清華的可能。我并不認為她的父母終于頓悟,明白學習是孩子的事情。事情之所以出現(xiàn)轉(zhuǎn)機,應(yīng)該跟譚平卉同學學習狀態(tài)已經(jīng)無需父母操心有關(guān)。比如孩子如愿考上重點高中了,父母就不再那么擔心;比如高中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已經(jīng)足夠嚴格,無需父母參與太多;比如高中學習的任務(wù)足夠多,孩子根本就沒有太多時間去發(fā)呆或者做令人擔憂的事情。還有一種可能是,譚平卉同學到了高中之后,心智成熟了,知道自己的高考目標,也有了明確的計劃,當下的學習任務(wù)非常明確,這一切都讓父母感到安心……。有可能是上述之一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上訴原因的總和。

 

小學生假裝學習更為普遍

 

從我的研究發(fā)現(xiàn)來看,小學生一般都不太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盀橹腥A之崛起而學習”那只是一個歷史故事而已,與自己沒有什么關(guān)系。為改變自身命運而學習,對于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來說,也是多此一舉的事情—因為生活中想要的東西張口即能得到,哪里還需要努力去翻身?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父母的要求,以及因為自己滿足了父母的要求而得到的恩賜—比如給自己一些獎勵,答應(yīng)買什么東西。換一種說法,就是絕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都假裝在學習,目的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或者不至于因為學習太差而失去基本生存條件的滿足。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部分的小學生,并不會因此而努力。各位試想:誰會真的愿意在他人的需求而努力呢?誰會愿意為他人的需求而真正努力呢?所以,當父母不再是神(幼兒時期父母是孩子眼中的神),當父母的要求不再被孩子所認可的時候,這種迫于父母角色而施加的學習要求(實質(zhì)上是父母以生存資源來要挾孩子)就會失去,而孩子自我成長,為未來的某種愿望而努力的動機又沒有構(gòu)建的時候,他們不是在假裝學習又是什么呢?其實很多孩子并沒有假裝學習,他們是真不學習。因為學習沒有意思,學習不再帶來認可或者他們不再認同學習帶來的好處時,他們就會百無聊賴,懶得動彈。這種狀態(tài)絕對會讓父母焦慮乃至于驚恐—這樣下去,那還了得?孩子沒有學習狀態(tài),怎么也得采取一點措施呀!所以,很多父母就會砸鍋賣鐵,給孩子報課外班、課外輔導,讓孩子繼續(xù)處于假裝學習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孩子的需求還是父母的需求?

 

撕去假裝學習的面紗

 

學習能決定自己未來發(fā)展的平臺,學習能決定自己是否能做喜歡的事情,這樣的看法,一般要在高一之后才能真正構(gòu)建。當然,我指的是大多數(shù)普通的學生,而智力超常的孩子,或者心智早熟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在初中階段就能覺醒。一方面與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關(guān),一方面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有關(guān)。為什么會是在高一之后才能真正構(gòu)建呢?如同早熟和超常的孩子,普通學生在高一之后才能普遍地認識到學習的價值和對自身未來的意義。這就是學習方面的覺醒,其實是自我的覺醒,是對未來生存狀態(tài)的清醒認識,只是外在表現(xiàn)為學習的自覺,所以稱之為“學習方面的覺醒”。要想讓孩子不處于假裝學習的狀態(tài),唯一的可能就是讓孩子早日完成”學習方面的覺醒“。也就是說,在孩子真正覺醒之前,恐怕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覺醒而為,而非為了增加某次成績,獲得某種機會。優(yōu)秀的家庭,優(yōu)秀的父母,會做很多看上去與學習無關(guān)的事情,實質(zhì)上是為了孩子的早日覺醒。比如,陪伴孩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發(fā)展孩子的興趣特長,等等。

 

廈門心理醫(yī)生咨詢:所有的行為,都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早日不再假裝學習。而有非常多的家庭,則會為了孩子繼續(xù)假裝學習而努力,比如嘮叨、敦促、批評、指責、報很多毫無意義的課外班,等等,他們要的是假裝學習的狀態(tài),而非為了開啟孩子的學習心智。前面我們已經(jīng)談過,要想撕去假裝學習的面紗,孩子必然要把學習行為與自己的未來、自己切身的需求連接起來。

 

誰在造就假裝學習的虛擬繁榮?

 

一、是培訓機構(gòu)的利益驅(qū)動。

 

二、是無助父母的安全危機。

 

前者利用后者的安全感缺失問題,來塑造需求。后者用金錢來購買這種安全感的來源。我們來看培訓機構(gòu)的一套邏輯:學習不好就補課—》補完課成績變好—》考上理想的初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學—》擁有美好的人生

 

看上去邏輯是對的,但其實只是一種結(jié)果的表象,而真相是:

 

學習不好要找到原因。這種原因可能有:先天智力、后天智力、家庭教養(yǎng)方式、師生關(guān)系、同伴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父母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等諸多因素。大多數(shù)培訓機構(gòu)從業(yè)人員,既不知道這些原因是如何影響到學習的, 也不愿意去關(guān)注這些原因,他們只希望用一種單一極端的邏輯來蒙蔽家長:只要多花時間,學習就能搞上去。只要學習,就有進步……這是多么的簡單而粗暴的邏輯啊,它居然盛行了很多年,而且一年產(chǎn)生了幾千億元的市場規(guī)模。想到這里,我擔心我會不會因此而被消失呢?父母對未來本身就有非常多的焦慮和恐懼。這種焦慮和恐懼,源自于自身教子能力的局限,以及對未來缺乏遠見。正常情況下,解決教子能力的局限可以通過閱讀和自我學習來解決。對未來缺乏遠見也可以通過閱讀和自我學習來解決。而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本身深陷于焦慮和恐懼之中,無暇顧忌自身的修煉與成長,所以他們的焦慮和恐懼注定是無解的。這時候,救世主—培訓機構(gòu)出現(xiàn)了。他們像中世紀的基督教一樣,聲稱只要信眾購買贖罪券,即可獲得超脫。我們知道,缺乏安全感的父母,他們內(nèi)心是不認可自己的能力和無限潛能的,所以他們認為自己不行,自己有罪對不起孩子,所以他們愿意去購買”贖罪券“來超脫自己的靈魂。注意,這里說的是,他們要超脫的是自己的靈魂,而非購買孩子未來的保障。當然,他們往往以為自己是在為孩子購買未來的保障。

 

孩子從小就喜歡真學習,卻被迫轉(zhuǎn)向假裝學習

 

之前,我曾專門寫過一些文章,講述兒童天生就喜歡學習,天生求有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只是這種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被功利的教育所改變,從一個主動愛之求真的,具有無限潛能的人,最后變成百無聊賴,只能依靠假裝學習才能獲得父母和整個生活恩賜的生存機會。在這種嚴酷的壓力下,很少有兒童能夠堅持自身的學習本能,因為生存的本能超越學習的本能很多,所以他們會被現(xiàn)實社會所奴役。也就是說,他們不愿意被父母所拋棄,不愿意被家庭所唾棄,所以他們只能選擇假裝學習。具體例子我就不詳細講了,大家仔細想想孩子從小喜歡奔跑、翻箱倒柜、研究各種東西、廢寢忘食地玩玩具,這些都是他們最好的學習方式,是他們成長的必由之路。這是真正的學習,而不是坐在桌子面前發(fā)呆的那種假裝學習!

 

文轉(zhuǎn)自:陶勇-家庭教育的博客

鄭重的聲明:本網(wǎng)站中轉(zhuǎn)載的一切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quán),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3

關(guān)注心靈健康(預(yù)約) 0592—5515516

 

關(guān)注心理健康(團體)15305020431

 

廈門心理咨詢-官網(wǎng):?http://m.99yu99.com.cn

 

機構(gòu)地址:廈門市思明區(qū)湖濱北路世紀海灣巴黎樓1901室


?相關(guān)文章

時間 : 2021-10-23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7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