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兒童心理咨詢:孩子總是動手打人的原因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孩子總是動手打人的原因
昨天晚上,帶小寶出去玩。很快就聚集了七八個年齡相仿的孩子,他們在一起奔跑、玩耍,倒也很快能夠玩得很嗨。其中總有那么一個兩個孩子,年齡稍微大一些,或者比較具備領導力的,很快會成為一群孩子的核心,帶領大家一起玩。不過,孩子多了,是非自然就多。每個孩子都是有個人主見的,再加上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難免會有意見不一或者碰撞的時候。小寶就是因為沒有服從那個無形中成為“核心”的孩子的要求,那個大一點兒的孩子,忽然伸手壓在小寶的頭上,然后往后一推,小寶一時不備,站立不穩(wěn),直接摔倒在地。因為是男孩子之間難免的推搡,再加上小寶看起來也沒有受傷,直接從地上站了起來;所以我一時沒有動,想看看他們會怎么處理這樣的事情。不過,那個男孩子的媽媽倒是立即沖了過去,要求那個男孩子給小寶說“對不起”。男孩子很是倔強,硬著脖子,就是不吭。小寶看著男孩子的媽媽生氣的樣子,倒是口口聲聲說“沒事兒,沒事兒……”男孩子媽媽看到小寶這樣說,又忍不住對男孩子嚷嚷:“你看,你看弟弟這么大度,你道個歉都不會!”男孩子大概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梗著脖子,說:“他不聽我的,非要自己亂動,我才輕輕推他的?!蹦泻⒆計寢尷^續(xù)沖男孩子嚷嚷:“誰允許你推小朋友的?是不是早就說過,不要推!不要推??!不要推?。?!你要做個壞孩子,是不是??”大約是越說越氣的緣故,那個男孩子的媽媽一邊說著“不要推、不要推”,一邊開始不住的用手推那個男孩子。小男孩往后一個踉蹌,也歪倒在地,和剛剛的小寶如出一轍。呃……我還沒有來得及走過去,那個男孩子已經自己站起來,開始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抱著媽媽的腿。他的媽媽卻忽然也伸出手,放在男孩子的頭頂,又是往后一推……和剛剛男孩子推小寶的動作一模一樣!
小寶繼續(xù)沖那個男孩子的媽媽叫著:“沒事兒、沒事兒,我說過沒事兒啦!”我過去輕輕摟著他,看著他嚷嚷的脖子上青筋勁爆,不由拍拍他的后背,安撫他安靜下來。小寶順勢歪倒在我懷里:“媽媽,我覺得小哥哥也不算故意的,我已經原諒他了!”我點點頭,說:“小寶做的很好?!蹦莻€男孩子的媽媽看到我過來,趕緊問我一句:“孩子沒事兒吧!”我笑著搖搖頭:“孩子之間難免的。以后注意點就好?!蹦泻⒆拥膵寢寘s嘆口氣:“這孩子,太倔!挨了多少打,都糾正不過來。”因為是萍水相逢,我也不便多說,所以點點頭,這件事就算過去了。那個男孩子的媽媽繼續(xù)拉著男孩子到了另一角,不讓孩子參與游戲,而繼續(xù)碎碎念。我不知道那個男孩子在那樣的環(huán)境和心情下,能不能聽進去媽媽的話,但是我知道,他的媽媽做的一定是“無用功”。孩子愛打人,一定是有原因的;其中父母的影響至深其實孩子打人,根本也不會打怎么樣,尤其是針對比較明事理的家長,如果別人打自己的孩子,只要只是孩子之間正常的推推搡搡,倒也沒什么;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打了別人,當父母的總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對。做父母的應該首先考慮的是,孩子為什么會動手打人?就像推搡小寶的小男孩一樣,他媽媽處理事情的模式,和小男孩的一模一樣,不難想象,平日里小男孩看多了媽媽的行為,就是不斷地嚷嚷、然后推搡、然后按頭推搡……所以,他自然而然就學會了,不自覺的就使用了。所以,想要改變孩子,不妨先從自己的行為開始改變才是正確的方法吧。
廈門兒童心理咨詢:另外,父母要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就是無論孩子做了什么,爸爸媽媽都會愛他,都不會放棄他;即便是做了不對的事情,承認錯誤就好了,完全不妨礙媽媽對他的愛。當孩子感覺被愛包圍著,就會建立足夠的安全感,他會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無論怎樣,媽媽都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他永遠都是好孩子,對事不對人,一時行為不對,不能說孩子就壞呀。而且,即便是孩子沒有張口承認錯誤,依舊哭著偎依到媽媽身邊了,媽媽需要的是給孩子一個擁抱,同時也就是給了他承認錯誤的勇氣和力量,而不是立即把孩子再次推的遠遠地。不是嗎?
第三,有的孩子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而動手打人。孩子們都喜歡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團體中總是有其他小朋友會做些讓他不喜歡的事情,孩子又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因而動手打人。比如,孩子計劃玩過家家的游戲,于是拿個小盒子做玩,用土來做飯。這時旁邊有別的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碗里放落葉,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于是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fā)現(xiàn)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沒有錯誤,只是不想被打擾。但他的舉動是不好的。這時,父母要加強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教他平和的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在過家家這件事上,媽媽可以教孩子對別的小朋友說:“我正在做飯呢,你要不要和我一起玩?。康俏覀儾荒苡脴淙~,而是要用土?!倍?,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打人無法解決問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如果孩子無法理解,不妨直接啟發(fā)他,如果是有比你強大的小哥哥搞破壞,你根本就打不過,怎么辦???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的父母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個誤區(qū):
1、關注成功重于失??;
2、關注物質需求重于精神需求;
3、關注學習結果重于學習過程;
4、關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
5、關注‘是什么’重于‘為什么’;
6、關注外顯行為重于內隱心理;
7、關注共性問題重于個性問題;
8、關注單向說教重于雙向交流。
這樣勢必導致父母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父母“拒”之愈切。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出足夠的榜樣力量,卻不自覺為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東西,沒有足夠的內心交流。那么孩子怎么身心健康的成長呢?
文轉自:沫沫的靜好歲月的博客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15305020431
廈門心理咨詢-官網:?http://www.xmxljg.com
機構地址:廈門市思明區(qū)湖濱北路世紀海灣巴黎樓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