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加班的意義(下)

119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拼命加班的意義(下)

 

事實上,任何一份工作都必然包含大比例的重復性、同質(zhì)化工作:比如一個商務每天都要跟一堆人重復說同樣的話術,一個客服每天要解答成百個同質(zhì)化問題,一個小編每天都要用標準模版給一篇稿子排版,一個銀行職員每天都是那個流程服務客戶,一個滴滴司機每天那樣拉客,一個淘寶電商文案每天用同質(zhì)化的模版寫同質(zhì)化的句子,一個設計師可能做了一年沒太有啥區(qū)別的課程海報或商品海報…..這個社會分工越細,這個趨勢越重,因為這樣大家加起來的效率最高,但個人的成長不是如此。

 

你需要有時間刻意練習+復盤反思

 

最初作為職場小白的時候,工作中的重復是可以讓你變成熟手的。我給我的寫作學員講過,我成長最快的時候,是我重復講課的時候,因為學習有個枯燥但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復。但是,注意,是有但是的,有個前提:你要有時間刻意練習+復盤反思。我們讀高中時,不停的做試卷,這也是重復。但這個重復的過程中,90%的人沒有做到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需要你慢慢琢磨著做題的,要玩味那一道道題,這個過程中,還要思考自己思考的過程,但這不大可能,老師們搞的節(jié)奏巨快,一套試卷必須快速做完。一套試卷做完,正確的方式,是認真糾錯,所謂進步就是錯了的不能繼續(xù)錯,這是需要時間的,但現(xiàn)實是,錯題還沒來得及反思復盤糾正呢,下一套試卷又來了,錯的永遠錯,一年后,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太多成長。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你每天工作量合理,你是有時間在重復的工作中刻意練習和反思復盤的,如果你的工作量是每天工作12個小時,你就是一個牲口,像驢拉磨一樣,你好好轉(zhuǎn)圈就行。

 

任何重復單一的學習,對成長的邊際貢獻都會越來越低

 

我有個做銷售的朋友,每天特別忙,做了兩年了。我問:你做了兩年了,有沒有自己一套成熟的銷售知識體系了?她回:啥體系?我就每天那套話術給客戶講唄。我說:最近有個講怎么做銷售的課挺火的,老師也有多年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你沒去聽一下、研究一下么?她回:朋友圈里看見過,但我哪有時間學啊。我問:關于營銷、品牌的書和文章,你看得多么?她回:我光談客戶做銷售都累死了,哪有時間再學別的…所以,就算你刻意練習+反思復盤,成長也不會一直持續(xù)大幅度的發(fā)生,因為有個詞叫邊際效應。如果一個人只是從工作過程中學習,那么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必然導致它對成長的邊際貢獻越來越低。每天一定要讓自己有時間成長,其實是讓你拓展除工作外的其它成長方式,你學習的方式多元化,對成長的邊際貢獻就越高,你的成長就越快。

 

像我們做編輯的,寫作的,每編輯一篇、寫一篇文章,都會有成長,這是必然的,但每天只做這個,就又必然不會持續(xù)高成長。還要做一些其它的,讀書,聽課,見人,歷事,豐富自己,比如我們前段時間一起去滑雪,我覺得對我以及其他沒滑過雪的同事,都是一次新體驗,我們可以從中學到東西。我覺得專注非常非常重要,但很多人誤解了專注,專注不是一直只做一件事,而是做很多事都是為了那一件事。比如我的主業(yè)是寫作,專注不是只研究寫作,而是我還要研究心理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等等,但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寫作。一個人在職場里持續(xù)上升,必須要有持續(xù)的增量成長。一直加班加班加班加班,沒有增量成長,上升就會變慢變慢變慢,最后趨于停滯。如果你每天、每周、每個月都忙到?jīng)]時間成長,那么你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消耗存量。你的存量是有限的,一定是越消耗越少。一個日復一日消耗存量的員工,必然是一個不能「提供驚喜」的員工,所謂普通人,就是不能提供驚喜的人,有增量才有驚喜,才能持續(xù)上升。這個東西,要自己規(guī)劃,因為老板不怕你停滯,因為一顆螺絲壞了,老板可以換一顆。

 

一份好工作的標準里必須有一條:你有時間成長

 

人人都說要找份好工作,那什么是好工作?標準有很多,但可以簡單歸納為三點:有錢、有閑、有成長。

 

有錢

 

工作不主要為了錢,但錢很少,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應這不是什么能創(chuàng)造大價值的工作。

 

有閑

 

不能工作量大到每天加班到很晚,周末至少能好好休息一天。

 

有成長

 

工作本身價值高、鍛煉人;公司屬于行業(yè)里專業(yè)性很強的,可以學到東西;老板、領導愿意培養(yǎng)你,等等。如果一份工作,能同時滿足這三點,那一定是很好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一點都滿足不了,那你還留在那耗什么?其中第二條「有閑」非常重要。有個同學跟我吐槽,他說老板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工作是最好的修行」,然后鼓勵大家多加班,說那些不怎么加班的員工沒有上進心之類的。同學說得很精辟,也是我上面提到的:我下班就走了,可能有兩種狀態(tài)——一種狀態(tài)可能是我下班回家去打游戲了、追劇了、刷抖音了;另一種狀態(tài)是我可能每天下班后都回家學習去了,讀書、聽課、提升工作技能等?,F(xiàn)實確實如此,并不是每天加班到凌晨才離開辦公室的員工才有上進心,你根本不知道一個人下班后去干嘛了,有可能半年后,那個下了班就走的人,表現(xiàn)的比那個天天加班的更好。

 

如果一份工作,錢沒有特別多,工作本身也不能給你很大成長,但是你有很多自己的時間,這種工作在很多時候也是好的。

 

因為你可以在自己能力不夠強的時候,先領著這份并非高薪但能滿足基本生活的工資,在每天快速完成工作后,瘋狂的自我成長,直到有一天,你可以跟老板說,我可以做牛逼的事了,或者你有實力找到一份工資更高、價值更大的工作。我有個學員,在山東做公務員,他上班時間跟同事沒啥兩樣,也是按時下班,可同事不知道,他在業(yè)余時間寫作,讀書,做成長社群,搞得很不錯,一年還多賺5到10萬,賺錢還不是更重要的,而是有一天,他想離開時,他有能力隨時離開,還混得更好。

 

如果一份工作收入可觀,工作價值也可以,但每天忙得要死,沒有時間讓你持續(xù)有增量成長,你就要小心了,因為你雖然現(xiàn)在月薪1萬,但沒有成長的話你明年、后年可能還是月薪1萬,更沒機會升職。一份工作,增長性是最重要的,不要讓自己混成一顆釘在一個位置上的零件。

 

我上面提到我們有三個轉(zhuǎn)載編輯,我裁掉一個或者兩個,剩下的員工做更多,我可以加工資,一個人干倆人的活拿倆人的工資,但不一定是好事,以延長工作時間換來的工資未必劃算,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先追求的是讓自己不斷做到單位時間更貴。

 

如果一份工作本身價值不夠,錢又不多,還每天忙得要死,根本沒時間成長,你就很危險了。你很可能會長期在最基層工作很難跳脫,甚至久而久之,你習慣了那狀態(tài),喪失了成長的能力。一個人不怕現(xiàn)狀不好,怕的是習慣了,心死了,就廢掉了。

 

成長這件事,一定是貫穿整個職業(yè)生涯的,甚至是一輩子的事,任何時候,都不能讓自己忙到連成長的時間都沒有,你現(xiàn)在再強,如果你的成長是停滯的,你也很快被別人淘汰,因為別人在成長。要有增量思維,持續(xù)有增量成長,而不是一直消耗存量。

 

黃崢2016年3月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段話意思是,一家公司,一個團隊的成長發(fā)展,要持續(xù)迭代。個人發(fā)展也是如此。怎么迭代呢?一個洗碗工,每天洗碗12個小時,周末也洗碗,他肯定不能成為廚師,他只能是一個優(yōu)秀洗碗工,他壓根兒就沒有學炒菜的時間。一個廚子,每天炒菜12個小時,周末也炒菜,他肯定也不具備開一個飯店的能力。我們追求一份工作「有閑」,不要「拼命加班」,不等同于追求「安逸」,而是追求「可以自主安排的充電時間」,然后「持續(xù)迭代」。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m.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1-02-09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13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