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yōu)楹螞Q裂了20年(下)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他們?yōu)楹螞Q裂了20年(下)
小時候的陳美喜歡騎馬,媽媽覺得會耽誤她練琴,她放棄了;她在學校、演出和生活中結交的那些好朋友,媽媽覺得會耽誤練琴,她放棄了;她曾告訴母親自己想去大學讀英語或歷史,媽媽覺得這個想法愚蠢之極,她放棄了;她從4歲時就開始滑雪,并且一直熱愛這項運動,18歲時,媽媽認為“滑雪象征著自由和遠離音樂”,讓她放棄,她又遵從了。但放棄滑雪成為她開始反抗母親的轉折點,這股力量一直在心底積累、發(fā)酵、直到最終21歲辭退母親,與之決裂。
長大成名后與媽媽決裂前的合影
陳美說過:“我的母親是一個個性很強的人,我在很多方面都尊重、敬佩和仰慕她。但即使你尊重一個人,也不代表他們會讓你快樂。”帕梅拉對女兒的愛是有條件的(而且條件很高),就是建立在她能否成為優(yōu)秀音樂家的基礎上。一旦孩子做不到、或者忤逆她的決定,這份母愛就會變成鋒利的武器扎向孩子的心。所以,陳美最終選擇用決裂的方式從母親身邊逃開,她說 “決裂讓我變得更加堅強,我現在覺得很自由,自己可以處理任何事情。”追求、感受自由,可能是陳美對自己20歲之前的“囚徒”生活的一種補償。并且這種補償會變本加厲、來得異常猛烈。于陳美而言,那就是她“放棄”了小提琴、重拾滑雪。2013年,陳美到瑞士進行滑雪特訓,目標是進軍奧運。因此,她在自己的泰國父親的幫助下改為泰國籍(保留了英籍),向泰國奧委會提出了申請,并通過了國際滑雪聯合會認證,最終于2014年代表泰國參加索契冬季奧運會,成為泰國隊參加滑雪項目的兩名運動員之一。
代表泰國隊參加奧運滑雪比賽
雖然陳美最終名列倒數第一,但她在完成比賽后洋溢著興奮與喜悅,也許是兒時所求,終于得償所愿吧。不過后來國際滑雪聯合會發(fā)布調查,認為陳美涉嫌操縱成績,使自己能夠獲得足夠績分參加冬季奧運,所以對她做出了四年禁賽的處分。帕梅拉培養(yǎng)了女兒很多美好的品格,比如努力、堅毅、有耐心……但也有一些不好評判的東西,比如一定要贏、獲得名聲權利的人生才有意義也傳遞給了女兒。陳美能夠從母親身邊逃開,但母親在自己人生前20年里留下的影響她可能一輩子也逃不掉。
雞娃用力過猛,難免兩“敗”俱傷
天下的“虎媽”、“狼爸”都一樣:他們以嚴厲的管教培養(yǎng)出了看起來十分優(yōu)秀的孩子,于是一直沉浸在成功的自豪里,至于這種嚴苛有沒有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們似乎并不在意。作為外人,我們并不知道在那一張張看上去其樂融融的親子合照、一聲聲充滿感激的言辭中,背后真實的情況到底是什么樣的。蔡美兒、郎國任和蕭百佑他們能和兒女們繼續(xù)保持良好的關系,可能是他們的孩子們內心真的認可了父母的嚴厲、也可能是原生家庭依然完整,父母沒有離異,讓孩子們可以向不是“虎媽”、“狼爸”的那個家長尋找安慰。但那些曾經被用力過猛雞出來的孩子、那些曾經被壓抑下去的叛逆,孩子們可能早晚會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陳美選擇用務必剛烈的方式來表達對自己“虎媽”的抗議和不滿,這可能是少數。更多的“報復”可能是像徐靜蕾那樣的—— 一種溫和的反叛。徐靜蕾的爸爸也是典型的“狼爸”,徐靜蕾很小時就開始對她的訓練進行規(guī)劃,比如每天學英語、練書法、背古詩、寫日記等;而且是挫折教育的忠實擁躉,永遠把“你不行,你差遠了”掛在嘴邊。
父親為小徐靜蕾安排的每日練習
徐靜蕾在很多場合都說過。她爸是最嚴厲的父親、最用功的父親、最兇的父親。以至于小時候對他除了怕,沒什么其他感情;即便現在,她在父親面前寫毛筆字,還是會害怕發(fā)抖。但徐靜蕾的叛逆并沒有因為父親的嚴格管教被消滅,它只是延遲了,在父母漸漸管不著她的時候,激烈地爆發(fā)了,而且一發(fā)不可收,直到現在。比如,大學時的她玩搖滾,穿衣打扮又臟又痞;頂著“小三”的罵名和王朔談了一場炙熱的戀愛;年過四旬,和相愛、固定的伴侶交往十多年,但不打算結婚;孩子先用冷凍卵子的方式保留著以后想要時再說吧……作為傳統(tǒng)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找份穩(wěn)定工作、結婚生子、安穩(wěn)過日子,徐靜蕾都是反著來的。她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始終無法與父親和解的那部分。
陳美也有類似的“反傳統(tǒng)”叛逆。她和男友在一起15年,但早已表明沒有結婚的打算;而且她也不想要孩子。陳美曾像記者明言:“我不會生孩子,因為我也會是虎媽。如果我有孩子,我會希望他成為一名贏得金牌的奧運滑雪運動員。”為了避免下一代重蹈覆轍,還是享受自己擁有的自由吧?!盎尅薄ⅰ袄前帧眰円苍S是我們這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不可避免的產物。推娃、雞娃的確有可能讓孩子取得不錯的謀生技能、獲取標準意義上的成功。 但人生的成功不止這些,是否能從內心真正認可自己、是否能獲得幸福的生活、健康的人際關系,這些都是圓滿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才是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持久幸福下去的成功。作為家長,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不能擯棄掉它們。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m.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